Skip to Content
gompertz/neel_drawing_1.png

段落深度仿写:尼尔肖像画描写(1)

20 世纪 70 年代,爱丽丝·尼尔(1900—1984年)已迈进古稀之年,她看起来就是一位典型的老奶奶,有着慈祥的面孔和快乐的个性。她经常笑,动不动就笑。她古怪却有魅力,面对采访者时她的“古怪老太太”举止也吸引人——在她晚年被“发现”后,采访者接踵而至。

她的趣闻很多,也很散,经常会突然扯到“另一个有趣的故事”上,结果却通常一点儿也不好玩,但这并不重要,因为她是爱丽丝・尼尔,那个人人都爱的爱丽丝・尼尔。只是,人人都不曾了解爱丽丝・尼尔。她在公众面前表现出来的那个可爱、治愈的老奶奶形象其实是个幌子,其背后隐藏的是一个目光敏锐的肖像画家,如精神病学家那般沉醉于探索人的内心。

(308字,作者:威尔·贡培兹,《爱丽丝・尼尔:凝视内心》(《改变艺术的31种凝视》)

拆解成句

    1. 20 世纪 70 年代,爱丽丝·尼尔(1900—1984年)已迈进古稀之年,她看起来就是一位典型的老奶奶,有着慈祥的面孔和快乐的个性。
    2. 她经常笑,动不动就笑。
    3. 她古怪却有魅力,面对采访者时她的“古怪老太太”举止也吸引人——在她晚年被“发现”后,采访者接踵而至。
    1. 她的趣闻很多,也很散,经常会突然扯到“另一个有趣的故事”上,结果却通常一点儿也不好玩,但这并不重要,因为她是爱丽丝・尼尔,那个人人都爱的爱丽丝・尼尔。
    2. 只是,人人都不曾了解爱丽丝・尼尔。
    3. 她在公众面前表现出来的那个可爱、治愈的老奶奶形象其实是个幌子,其背后隐藏的是一个目光敏锐的肖像画家,如精神病学家那般沉醉于探索人的内心。

图解结构

仿写指导

写一幅画的观察,是学习观察的捷径:你可以从各种角度反复、持续观察,而现实世界总是转瞬即逝;画面背后蕴含大量的文化信息,对同样的画面大小而言现实世界酝酿的信息量少得多;写完之后,名画通常有多位专家的观察记录可供对照学习,而现实世界很难有同样文章供对照。在语文课本三年级下册,就有了类似的课文《一幅名扬海外的画》,它介绍的是《清明上河图》。在这组仿写练习中,我们跟随《向艺术家一样思考》作者威尔·贡培兹观察塞尚、莫奈、霍克尼、郭熙(早春图)、尼尔等。

  1. 看作品,可以先看画家

这一段落没有直接描写作品,而是从画家的形象写起:“她看起来就是一位典型的老奶奶”“她经常笑”。描写爱丽丝·尼尔的外在与性格,并与她犀利的肖像作品的对比,作者激发了我们的兴趣。

  1. 先写表象,再揭示本质

这一段落先写爱丽丝表面的慈祥可爱,再揭示她内在的敏锐深刻。在你仿写时,也可以借鉴这种层层深入的写法,不要一开始就把人物的全部特质和盘托出,而用对比凸显出人物的真正特征:“那个可爱、治愈的老奶奶形象其实是个幌子,其背后隐藏的是一个目光敏锐的肖像画家。”

  1. 写趣闻

讲不好玩的趣闻的老奶奶,这也是她身上的趣闻。“她的趣闻很多,也很散,经常会突然扯到“另一个有趣的故事”上,结果却通常一点儿也不好玩,但这并不重要,因为她是爱丽丝・尼尔,那个人人都爱的爱丽丝・尼尔。”

仿写练习

请尝试做两种仿写。

仿写一:用自己的话仿写对爱丽丝·尼尔的介绍

仿写二:查询资料,介绍你一个你喜欢的艺术家,也要尽量写出他的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