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dinglimei/ding_niangao_3.png

段落深度仿写:丁立梅写年糕(3)

蒸年糕时,大人们会关照小孩子做一件事,就是给每块年糕“点红”。事先准备泡好的可食用的红粉,把泡好的红粉装在小碗里,小孩子一人一只碗端着,用筷头蘸着,往糕上点,点在糕的正中央。一块一块的年糕,上面就缀着一个一个的红朵朵了。如同美人眉心的一颗痣,有了千娇百媚的味道。

我一直闹不懂为什么要在年糕上点红朵朵。问过母亲。母亲说,以前的人家就是这样做的呀。我想,它应是一种流传的风俗了。不过,这倒足以让人欢喜,看到那样的红朵朵,心中会有千朵万朵花开。

(322字,作者:丁立梅,《家乡的年糕》)

拆解成句

    1. 蒸年糕时,大人们会关照小孩子做一件事,就是给每块年糕“点红”。
    2. 事先准备泡好的可食用的红粉,把泡好的红粉装在小碗里,小孩子一人一只碗端着,用筷头蘸着,往糕上点,点在糕的正中央。
    3. 一块一块的年糕,上面就缀着一个一个的红朵朵了。
    4. 如同美人眉心的一颗痣,有了千娇百媚的味道。
    1. 我一直闹不懂为什么要在年糕上点红朵朵。
    2. 问过母亲。母亲说,以前的人家就是这样做的呀。
    3. 我想,它应是一种流传的风俗了。
    4. 不过,这倒足以让人欢喜,看到那样的红朵朵,心中会有千朵万朵花开。

图解结构

仿写指导

丁立梅的《家乡的年糕》这一段落描写给年糕点红。

  1. 用动作写场景

孩子们给年糕点红,这个场景成功地展现了孩子心中的蒸年糕。忙碌的大人、雾气腾腾的厨房、香气扑鼻的年糕都是氛围,只有拿起筷子点红,才是真正的场景。在仿写时,比如写过年时家里做年夜饭,你也要努力地找到这样一个你亲身参与的场景,让你行动起来。

  1. 用疑问推动讲述

丁立梅写自己童年时“点红”的不解,引出与母亲的对话。你在仿写时,也可设问,自己回答,或借他人之口回答。特别注意的是,不要借这种对话来进行知识解释,比如这篇作文妈妈如果真开始讲为什么要点红,那她立刻就变成老师开始上课了。这时,温情就消失了。

  1. 如何抒情:作比喻,写心情

“如同美人眉心的一颗痣,有了千娇百媚的味道”,这是典型比喻写法。而下一段的结尾则是直接写心情,“看到那样的红朵朵,心中会有千朵万朵花开。”这种情感的表达有画面感,又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深层的情感流动。但是,应当避免机械的联系,例如“闻着这香味,我某段沉睡很久的记忆好像被唤醒了”,看着还不错但是它是泛泛而谈。我们曾经看过一个在国外上学的孩子的幽默式写法:闻着这“改良”中餐的味道,我立刻去国际版大众点评上留言,这让我想起久违的初中食堂的味道。我就像回到了过去,在食堂跟同学挤眼睛:千万不要打这个菜啊。

仿写练习

请尝试做两种仿写。

仿写一:用自己的话仿写给年糕点红

仿写二:仿写你春节期间一个活动的某一具体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