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技巧一:用有吸引力的画面作开头

我们可以用一个吸引人的画面作为开头,它通常也起到引出人物的功能。一般来说,开头画面应该是从静止变为动态,其中的动态感主要是由人物的动作形成的。

优秀案例 1: 肖复兴《绉纱馄饨》

肖复兴《绉纱馄饨》用一句话自然地开头,“北京普通人家,一般爱吃饺子,以前很少吃馄饨。”然后,他写了一个画面,引出文章的主题“馄饨”:

我第一次吃馄饨,是上初中之后,和同学一起在珠市口路北一家饭馆里,饭馆紧靠着清华浴池,对面是开明老戏园,那时改名叫作珠市口电影院。我们就是晚上看完电影,到这里每人吃了一碗馄饨。这是家小店,夜宵专卖馄饨。比起饺子,馄饨皮很薄,但馅很少,觉得馄饨是样子货,还是馅大肉多的饺子吃起来更痛快。

我们可以将它略加简化,以凸显一个画面的“背景-人物动作-对话”三要素,并改成小学及初中作文中常见的“我”直接说话的形式:

我第一次吃馄饨,是上初中之后,我和同学看完电影后走进珠市口那家灯火通明的小饭馆,一人要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当夜宵,我尝了一口后忍不住嘀咕:“这皮薄馅少的,哪有饺子吃得痛快。“

优秀案例 2: 丁立梅《家乡的年糕》

丁立梅在《家乡的年糕》中,她自然地开头写道,“每年的腊月里,母亲都会为我特地蒸年糕。”随后她写了一个自己记忆中的画面,用这个画面勾出更多的关于年糕的记忆:

街上卖年糕的,进入秋季就有了,是个中年男子,他用改制的自行车推着,车前焊得平平实实一个铁皮箱,箱子上放一个匾子,里面很有次序地排列着一排一排的年糕。他从大街上走过,车前的电喇叭里在叫:年糕,年糕。这样的叫卖,让人提早想到过年的好光景。

以下是《上海卖花阿婆》的开头(有删节)。注意,这里对话的顺序被提前,起到更加凸显的效果:

“栀子花、白兰花……”这样的叫卖声曾是几代上海人的童年记忆。清晨6点半,徐家汇地铁口飘出淡淡的白兰花香,马阿婆开始了一天的流动卖花生意。在快速变化的城市中,像马阿婆一样的卖花人有意无意地为我们留住了一份香气和记忆。

练习

针对记事、写景、回忆作文,用画面开头,注意画面要能一下子吸引人的注意力。

练习 1:记事作文

示例:想念外公的饭菜

今天是坐火车回上海的日子,闹钟一响,我就从床上弹了起来,我手上忙着洗漱收拾,心却早已飞到了外公的厨房,那里有我最想念的饭菜香味。




练习 2: 写景作文

示例:雨中颐和园

乌云压得很低,雨帘笼住佛光阁,叶彤忍不住探身出去拍照,“来这么多次,还是第一次遇到暴雨中的颐和园。”




练习 3:回忆作文

示例:金刚糖(林清玄/文)

路过乡间小镇,走过一家杂货铺,忽然一幅熟悉的影像吸引了我。杂货铺的玻璃柜上摆了一个大玻璃瓶,瓶中满满的糖块,红,绿、白相间,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是“金刚糖”!我简直跳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