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落深度仿写:袁鹰游颐和园(1)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145字,作者:袁鹰,《颐和园》被选为小学语文四下习作例文,原开头是“颐和园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园林。它位于北京西北郊,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
拆解成句
-
-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图解结构
仿写指导
- 以空间顺序组织内容
段落从“进了大门”写起,按照游览路线依次描写长廊的景致。在你仿写时,可以像导游一样,带着读者沿着清晰的路线”走”,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如果我们先看过全篇也可以看到,袁鹰写游览颐和园整体上也是这样的空间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 运用数据突出特点
“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通过具体数字强化长廊之“长”。这也自然引出了下一句对每一间的说明。
- 巧用感官体验丰富描写
结尾”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调动了触觉和感受。
- 可参考的句式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仿写练习
请尝试做两种仿写。
仿写一:用自己的话仿写游览颐和园长廊
仿写二:写你身边一处类似长廊的真实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