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落深度仿写:武松打虎(3)
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只听见一声响,簌地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下来。定睛一看,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却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
那只大虫咆哮着,发起性来,翻身又扑过来。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
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往下按去。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只大虫咆哮起来,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两堆黄泥,成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只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只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些气力了。
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打了五六十拳,那只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只剩下口里喘气。
(389字,作者施耐庵,本文选自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课本中标题为“景阳冈”,为便于仿写有删节与文字细节调整)
拆解成句
-
- 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
- 只听见一声响,簌地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下来。
- 定睛一看,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却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
- 那只大虫咆哮着,发起性来,翻身又扑过来。
- 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
-
- 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
- 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往下按去。
- 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
- 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 那只大虫咆哮起来,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两堆黄泥,成了一个土坑。
- 武松把那只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
- 那只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些气力了。
-
- 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
- 打了五六十拳,那只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只剩下口里喘气。
图解结构
仿写指导
在这一段落中,武松彻底制服了老虎。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写动作的?
- 好看的故事要有逆转
在这个段落中,如果武松一下子就制服了老虎,这个故事就没法看了。好看的故事都遵循同样的模式,必须先有危机,然后再逆转。在这个段落中,武松的哨棒断成两节,前爪已经搭在了他的面前,危在旦夕!接下来你逆转发生了,武松揪住“大虫顶花皮”,脚踢、拳打,打死了老虎。
- 写好动作序列
我们再看看看这一段落中武松的动作序列:用哨棒打,抓住顶花皮,用脚踢,按到黄泥坑,腾出右手打。抓住了这组动作序列,我们就能重现武松打虎的威猛。
- 利用反复描写强化意志坚韧
“只顾乱踢”“只顾打”“哪里肯放半点儿松”等句式,强调打虎之难。
- 定格画面:眼口鼻耳迸出鲜血的老虎
老虎眼口鼻耳迸出鲜血,只剩下口里喘气,这个定格画面很好地交代了故事的结局。
仿写练习
请尝试做两种仿写。
仿写一:用自己的话仿写武松制服老虎
仿写二:用武松第一人称的角度,讲述打虎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