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gompertz/monet_drawing_1.png

段落深度仿写:莫奈作品描写(1)

莫奈所画的勒阿弗尔港是法国北部的一个港口,他在那里度过了童年。这幅油画是印象派引起人们共鸣、令人陶醉的例子。画面显示着一轮橘红色的朝阳正从海面懒洋洋地升到天空中,如同一名工人在某个糟糕的冬季周一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一般。那火红圆球的光亮不足以驱散笼罩在行驶的火轮和摇橹小船上的蓝色雾霾,却有足够的能量在寒冷早晨的紫色海面上撒下一片暖橘色的反光,颇像在电暖炉上加热的一根炉丝。除此之外就很少有细节的描写了。这确实是这位艺术家看见后留下的印象,说不定就是透过住所的窗户看到的情景。

克劳德·莫奈,《日出·印象》(1872)

(238字,作者:威尔·贡培兹,《印象派:现代生活的画家》(《现代艺术150年》)

拆解成句

    1. 莫奈所画的勒阿弗尔港是法国北部的一个港口,他在那里度过了童年。
    2. 这幅油画是印象派引起人们共鸣、令人陶醉的例子。
    3. 画面显示着一轮橘红色的朝阳正从海面懒洋洋地升到天空中,如同一名工人在某个糟糕的冬季周一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一般。
    4. 那火红圆球的光亮不足以驱散笼罩在行驶的火轮和摇橹小船上的蓝色雾霾,却有足够的能量在寒冷早晨的紫色海面上撒下一片暖橘色的反光,颇像在电暖炉上加热的一根炉丝。
    1. 除此之外就很少有细节的描写了。
    2. 这确实是这位艺术家看见后留下的印象,说不定就是透过住所的窗户看到的情景。

图解结构

仿写指导

写一幅画的观察,是学习观察的捷径:你可以从各种角度反复、持续观察,而现实世界总是转瞬即逝;画面背后蕴含大量的文化信息,对同样的画面大小而言现实世界酝酿的信息量少得多;写完之后,名画通常有多位专家的观察记录可供对照学习,而现实世界很难有同样文章供对照。在语文课本三年级下册,就有了类似的课文《一幅名扬海外的画》,它介绍的是《清明上河图》。在这组仿写练习中,我们跟随《向艺术家一样思考》作者威尔·贡培兹观察塞尚、莫奈、霍克尼、郭熙(早春图)、尼尔等。

  1. 用地点、背景引入

“莫奈所画的勒阿弗尔港是法国北部的一个港口,他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如何描写莫奈的名作《日出·印象》?这可能是最好的开始方式。在某一刻,你可能会想象,自己的童年时的家乡是不是也这样朦朦胧胧?

  1. 如何描写画面

让我们去掉生活化的比喻来看:“一轮橘红色的朝阳正从海面懒洋洋地升到天空中,那火红圆球的光亮不足以驱散笼罩在行驶的火轮和摇橹小船上的蓝色雾霾,却有足够的能量在寒冷早晨的紫色海面上撒下一片暖橘色的反光。”

  1. 用生活化的比喻增强共鸣

比如“如同一名工人在某个糟糕的冬季周一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一般”,或“颇像在电暖炉上加热的一根炉丝”,这些形象的比喻源于生活经验,使抽象的色彩与氛围变得具体、生动。威尔·贡培兹的比喻可能能够引起他的读者的共鸣,但它们引发我们思考:如果我来做比喻,我会怎么说呢?

  1. “印象”

贡培兹强调了印象一词:“这确实是这位艺术家看见后留下的印象。”1874年,莫奈和一群年轻画家举办了一次展览,莫奈参展的一幅画正是《日出·印象》。当时有位批评家路易·勒鲁瓦看到这幅画后,讽刺地写道:“墙上挂着一幅画,标题是《印象》。我想,这幅画确实是有‘印象’——一种未完成的、粗糙的涂抹。”这就是印象派名字的起源。

  1. 用推测性结尾,留下想象空间

“说不定就是透过住所的窗户看到的情景”这样的推测,增加了叙述的亲近感,留下了想象空间。不同时代的人,看画作看到的是一样,我们看中世纪画中人双手抱着什么的画作,有时候会想,他好像在看手机。

仿写练习

请尝试做两种仿写。

仿写一:用自己的话仿写莫奈的《日出·印象》观察

仿写二:请你自己重新观看《日出·印象》的画作图片,然后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