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jixianlin/ji_huaihua_1.png

段落深度仿写:季羡林写槐花(1)

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拂,溢满鼻官。抬眼一看,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花朵缀满高树枝头,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到高空,让我立刻想到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的香气中,但却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惯了。

(176字,作者:季羡林,《槐花》,有改动)

句子结构

  1. 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拂,溢满鼻官。
  2. 抬眼一看,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花朵缀满高树枝头,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到高空,让我立刻想到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
  3. 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
  4. 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的香气中,但却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惯了。

图解结构

仿写说明

  1. 运用时间定位开篇

以”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这样具体的时间节点开头,为描写对象的出现营造特定的时间背景。仿写时可以选择”每到秋天”、“每逢雨后”等时间标志来引入你要描写的事物。

  1. 采用感官先行的叙述顺序

先写嗅觉感受”清香飘拂,溢满鼻官”,再写视觉所见。这种感官递进的方式能让读者跟随作者的感受逐步深入场景,仿写时可以尝试从听觉、触觉等不同感官切入。

  1. 运用空间层次描绘场景

从”荷塘岸边”到”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再到”高树枝头”直至”高空”,呈现出由近及远、由低到高的空间层次。仿写时要注意空间位置的有序展开。

  1. 巧用比喻升华意境

“让我立刻想到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这个比喻将眼前的槐花与遥远壮美的雪峰联系起来,瞬间提升了描写的境界。仿写时可以寻找类似的联想来丰富描写层次。

  1. 用动词营造动态美感

“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到高空”通过动词的重复使用,让静态的花朵呈现出向上生长的动态美。仿写时可以选择合适的动词重复使用来增强表现力。

  1. 以反思收束全段

结尾”惯了”一词点出了对习见事物的忽视,形成情感上的转折和反思。仿写时可以在描写后加入类似的感悟或反思,让段落更有深度。

练习

尝试两种仿写:

仿写一:用自己的话仿写

仿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