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uxun/luxun_teng_3.png

段落深度仿写:鲁迅忆藤野(3)

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片,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恰好没有照片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经过的年月一多,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的老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照片至今还挂在我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

(255字,作者:鲁迅,选自《藤野先生》,为便于仿写有改动)

句子结构

    1. 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片,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
    2. 但我这时恰好没有照片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1. 经过的年月一多,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
    2.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的老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3. 他的照片至今还挂在我书桌对面。
    4.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

图解结构

仿写说明

这个段落有着典型的鲁迅风格,应当注意,我们这里为了便于仿写略加改动实际上已经弱化了这一点,最后一句原文是: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正如背影、荷塘月色一样,仿佛要说话的恩师的照片,也是中国人心中的一个经典形象。同时,“增加了勇气”写嫉恶如仇的文章,则是典型的鲁迅。

  1. 用动作写惜别的情感画面

藤野先生临别时送照片,写“惜别”,笔轻情意深。文中没有“依依不舍”“万分感动”,却更好地描绘出情感画面。在这个段落中,你也再次感受到广告口号式文字的力量,“惜别”二字多么像广告语,有它画面就有直接的信息,假设没有,画面的信息就一下子不直接了。类似的画面仿写,你还可以参考《背影》中的情感画面。

  1. 两重转折的结构

在最终点出金句之前,鲁迅用几句话做了两次转折:从送别时的叮嘱,转为“我”多年未写信的遗憾,再转入“我”的愧疚与思念,最后落脚在眼前的一幅照片上。在仿写时,要注意这种结构,这种结构不是可以营造出来的,它打动我们,是因为这就是我们每个人在不停地经历的过程。当然,在初步练习时,我们也可以先简化,先仿写一重转折:“这么多年,每次看见那张折角的便条纸,我心里就像被轻轻地撞了一下。””

  1. 桌前的照片

桌前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是这篇文章的情感触发器,我们在自己仿写时,也可以让某些物品包括大脑中的画面成为自己作文的“情感的触发器”。比如你可以仿写:每到想……时,我就想起在蛇口海上世界艺术中心袁庚纪念展看到的那句结束语:“往前走,莫回头。”

  1. 似乎在说

“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仿写时要避免写成“照片里老师温柔地笑着”等等煽情的话或打开视频看到具象的画面,而要是“似乎在说”、“仿佛要问”。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才是最吸引人的。

练习

尝试两种仿写:

仿写一:用自己的话仿写鲁迅与藤野老师的惜别与回忆

仿写二:仿写一段,写对你最有帮助的一位老师和你现在仍感受到的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