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落深度仿写:汪曾祺写铁蒺藜的生机
玉渊潭当中有一条南北的长堤,把玉渊潭隔成了东湖和西湖。堤中间有一水闸,东西两湖之水可通。某个时期,沿东湖岸边拦了铁丝网。附近的老居民把铁丝网叫做铁蒺藜。铁丝网就缠在湖边的柳树干上,绕一个圈,用钉子钉死。东湖被圈禁起来了。
后来,铁丝网拆掉了。东湖解放了。岸上有人散步,遛鸟,湖里有了游船,还有人划着轮胎内带扎成的筏子撒网捕鱼,有人弹吉他、吹口琴、唱歌。住在附近的老人每天在固定的地方聚会闲谈。他们谈柴米油盐、男婚女嫁、玉渊潭的变迁……
但是铁蒺藜并没有拆净。有一棵柳树上还留着一圈。铁蒺藜勒得紧,柳树长大了,把铁蒺藜长进树皮里去了。兜着铁蒺藜的树皮愈合了。鼓出了一圈,外面还露着一截铁的毛刺。
有人问:“这棵树怎么啦?”
一个老人说:“铁蒺藜勒的!”
这棵柳树将带着一圈长进树皮里的铁蒺藜继续往上长,长得很大,很高。
(364字,作者:汪曾祺,《生机》,为便于改写有删节)
拆解成句
-
- 玉渊潭当中有一条南北的长堤,把玉渊潭隔成了东湖和西湖。
- 堤中间有一水闸,东西两湖之水可通。
- 某个时期,沿东湖岸边拦了铁丝网。
- 附近的老居民把铁丝网叫做铁蒺藜。
- 铁丝网就缠在湖边的柳树干上,绕一个圈,用钉子钉死。
- 东湖被圈禁起来了。
-
- 后来,铁丝网拆掉了。东湖解放了。
- 岸上有人散步,遛鸟,湖里有了游船,还有人划着轮胎内带扎成的筏子撒网捕鱼,有人弹吉他、吹口琴、唱歌。
- 住在附近的老人每天在固定的地方聚会闲谈。他们谈柴米油盐、男婚女嫁、玉渊潭的变迁……
-
- 但是铁蒺藜并没有拆净。
- 有一棵柳树上还留着一圈。
- 铁蒺藜勒得紧,柳树长大了,把铁蒺藜长进树皮里去了。
- 兜着铁蒺藜的树皮愈合了,鼓出了一圈,外面还露着一截铁的毛刺。
- 有人问:“这棵树怎么啦?”
- 一个老人说:“铁蒺藜勒的!”
- 这棵柳树将带着一圈长进树皮里的铁蒺藜继续往上长,长得很大,很高。
图解结构
仿写指导
柳树中的“铁蒺藜”同样展现了生机。
- 布设背景
玉渊潭的柳树被缠上了铁丝网,铁丝网被去除后,这里呈现生气勃勃的生活场景。
- 借物抒情
用柳树上的铁蒺藜,来展现生机。
- 现象与解释
有人问:“这棵树怎么啦?”一个老人说:“铁蒺藜勒的!”
- 定格画面
“这棵柳树将带着一圈长进树皮里的铁蒺藜继续往上长,长得很大,很高。”
仿写练习
请尝试做两种仿写。
仿写一:用自己的话仿写汪曾祺铁蒺藜
仿写二:写你在街巷或景区听到的对话,要先写场景,再写具体对话,用对话做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