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而不是讲述
文思写作技巧 004
“展现,而不是讲述。”这是所有小说家和编剧都知道的写作信条,海明威是“展现而非讲述”写作风格的重要倡导者。中小学生写记叙文时,经常会讲述发生了什么什么事,而不是直接把场景(以及场景里的人物)描写出来。你要始终提醒自己:“展现!把场景写出来。”(这句话对应的英文是:Show, don’t tell。)
为什么要“展现,而不是讲述”呢?《故事造型师》的作者伦妮·布朗、戴夫·金解释说:“如果你间接告诉读者你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你就无法有效地做到这一点。你必须带着他们去你的世界。”
如果你间接告诉读者你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你就无法有效地做到这一点。你必须带着他们去你的世界。

向大师学习
《故事造型师》的第一章就是“展现,而不是讲述”这个写作原则,作者先让我们看这样一段:
对话刚开始,我就发现我们的主人对他的客人来说,不单单是陌生人。他是个谜,是个神秘之人。而这群人热爱神秘。在不到五分钟的时间里,我就听到了几个不同的人,就主人是谁或是什么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同等不可靠,同等荒谬。每个人都坚定地为自己辩护,但到头来都只是证据不足,而对于许多客人来说,这些争论似乎就是他们来参加这场宴会的主要原因。
在读书时,这样的段落我们通常一扫而过,它激发不起我们的兴趣。现在,让我们看看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如何写的:
两个姑娘和乔丹诡秘地把头靠到一起。
“有人告诉我,人家认为他杀过一个人。”
我们大家都感到十分惊异。三位先生也把头伸到前面,竖起耳朵来听。
“我想并不是那回事,“露西尔不以为然地分辩道,“多半是因为在大战时他当过德国间谍。”
三个男的当中有一个点头表示赞同。
“我也听过一个人这样说,这人对他一清二楚,是从小和他一起在德国长大的。“他肯定无疑地告诉我们。
“噢,不对,“第一个姑娘又说,“不可能是那样,因为大战期间他是在美国军队里。”
伦妮·布朗、戴夫·金在《故事造型师》解释这两种写法的差异——一个是讲述,一个是展现:
第一个版本是叙述总结, ……我们只是被告知主人喜爱神秘,客人的观点不可靠,以及争辩者的说辞。而在第二个版本中,我们能够看到宴会的客人在窃窃私语地聊天,甚至能够感受到听众的迫切心情。前者是二手的报道。后者是眼前的一幕。
连小学生也可以用上
这样的技巧并不只是属于小说家,实际上,连小学生都可以用上。
比如,小学生写下雨天在教室里举行升旗仪式。原来的段落是:
我们全体起立,老师让张同学上台朗诵我们一年级就学过的《升国旗》。然后,升旗仪式开始,在国歌声中,屏幕上国旗冉冉升起。
在要求“展现,而不是讲述后”,作文修改为:
“升旗仪式现在开始,请起立!”我们刷地站起来,碰得椅子发出一阵响声。教室很快安静下来,已经站在了讲台旁的张同学开始朗诵我们一年级就学过的《升国旗》:“向着国旗,我们立定。向着国旗,我们敬礼。”教室前方的电子屏幕亮了,在国歌声中,国旗冉冉升起。
又比如,有小学生写教室后面的板报墙,他最开始用的是讲述。
我们的教室后面有个大大的板报墙,它的正中央是一个指纹树的画,让我来给你讲讲它的来历。
现在,让我们要求他不要给我们讲述,而是用作文带我们走进教室,直接给我们展现:
每天一走进教室,我就能看到后面大大的板报墙,它的正中央是一棵树的画。如果你走近,你会发现它的叶子很不一样,那些红的、绿的、黄的“小叶子”其实是一个个指纹印。
中小学生经常担心作文写不足字数,把作文写长的方法不是凑字数,实际上,如果你改成“展现,而不是讲述”,字数一下子就多了,而且文章变得更加生动。
如果你在作文里想让读者亲临现场,而不是获取信息,那么,展现,而不是叙述。比如,以下这句话的后半句实际上是叙述:
她看了一眼酒店房间,厌恶地往后退了退。
你可以考虑改成如下这样,让读者自己看到。你也不用说情绪是什么,读者会从场景里看到厌恶的情绪。
房门一开,一股发霉的味道扑面而来。地毯上斑斑点点,不知是咖啡还是什么。她停在门口,下意识地后退一步。
再来看一个对话,注意作者用了“惊讶”这个词试图告诉读者她的情绪:
“这也太离谱了吧!“她惊讶地说。
我们可以用动作描写来展现:
她一甩手,把锅丢进水槽,我感觉水都甩到我脸上了。“这也太离谱了吧!”她盯着我。
在《故事造型师》中,作者写道:“每次你把解释插入到对话中,都是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读者了解一个人物。如果总是这样做,那么你笔下的人物就都无法跃然纸上了。”
资料来源:部分案例来自《故事造型师》。
布朗, R., & 金, D. (2023). 故事造型师 (郭在宁, 译). 湖南文艺出版社.
相关链接:“Show, don’t tell”的维基百科词条:https://en.wikipedia.org/wiki/Show,_don%27t_t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