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ijuan/li_mao_1.png

段落深度仿写:李娟写猫一

有一天我妈从地里回来,反复向我夸赞今天遇到的一只神猫:“它寸步不离地跟着人走。人到哪儿,它也到哪儿。我都见过它好几次了,每次都是这样。”

我说:“这有什么稀奇的。”

她问:“那你见过整天跟着人到处跑的猫吗?”

我细细一想,啧,还真没见过。

我见过的猫统统特立独行,只有人跟着跑的份儿,哪能忍受给人类当走狗——哦不,走猫。

(166字,作者:李娟,选自《遥远的向日葵地》中的《我家啥都有,我家啥都乖》,略有改动,注意作者用了现代散文分段较多的分段写法。)

句子结构

    1. 有一天我妈从地里回来,反复向我夸赞今天遇到的一只神猫:
    2. “它寸步不离地跟着人走。人到哪儿,它也到哪儿。我都见过它好几次了,每次都是这样。”
    3. 我说:“这有什么稀奇的。”
    4. 她问:“那你见过整天跟着人到处跑的猫吗?”
    5. 我细细一想,啧,还真没见过。
    6. 我见过的猫统统特立独行,只有人跟着跑的份儿,哪能忍受给人类当走狗——哦不,走猫。

图解结构

仿写说明

李娟的散文不是用描写推动的,而是用对话推动的,这是小说的典型写法。现代人每天都在看到各种视频,视频就是对话,我们也写作文也可以考虑略微增加对话。写对话的一个关键要点是:要像是人口中说出来的。

  1. 注意对话的推进

原文的对话推进过程是:“妈妈描述现象—我质疑—妈妈反问—我思考(内心独白)”。

  1. 有主有次

在这个对话中,妈妈是主,我是次,因此我只说了一句话:“这有什么稀奇的。”特别地,你会发现这些对话没有用形容词,不是“我不以为然地说”,而是“我说”。

  1. 内心独白

我心里的话没有说出口,但我们是可以把它们写出来的。你尝试一下,如果将这些话说出来会如何——我细细一想:“啧,还真没见过。”

  1. 书面语只能内心说

“我见过的猫统统特立独行,只有人跟着跑的份儿,哪能忍受给人类当走狗——哦不,走猫。”绝对没人会这样说话,因此,这句话绝对不能说出来。

  1. “走猫”

用“走狗”和“走猫”,形成一种幽默的表达。最后这句话也与开头呼应:一只跟着人走的跟屁猫。

练习

尝试两种仿写:

仿写一:用自己的话仿写李娟与妈妈的对话

仿写二:写你与父母或同学的对话讨论一个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