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落深度仿写:冯骥才写挑山工(3)
我把心中那个不解之谜说了出来:“我看你们走得很慢,怎么反而常常跑到我们前头去了呢?你们有什么近道吗?”
他听了,黑生生的脸上显出一丝得意的神色。他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是和你们走的同一条道?你们肩膀上没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嘛!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没等我细细体味,他担起挑子又起程了。
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348字,作者:冯骥才,《挑山工》)
拆解成句
-
- 我把心中那个不解之谜说了出来:“我看你们走得很慢,怎么反而常常跑到我们前头去了呢?你们有什么近道吗?”
- 他听了,黑生生的脸上显出一丝得意的神色。
- 他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是和你们走的同一条道?你们肩膀上没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嘛!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
- 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 没等我细细体味,他担起挑子又起程了。
- 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
-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图解结构
仿写指导
在冯骥才《挑山工》的这个段落中,作者用对话揭示了“秘密”。
- 用提问引出“秘密
“我”主动发问“你们有什么近道吗?”这也是替读者发问。这种方式让读者立即进入情境,产生悬念,然后获得解答。
- 如何写长段的直接对话
挑山工的回答这一段不好写,它并不是拿着录音笔,然后逐字记下来录的,而是我们凭着记忆记录,有浓缩和再创造,让它尽量贴合说话人的身份、经历与性格。“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是符合其身份的朴实语言。
- 借人物之口表达深刻道理
“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作者还进一步做了强调:“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 定格画面:作者自己画的画
冯骥才是作家,也是画家。他用自己的画做了最后的定格:“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
-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这句话点明了这次经历的深远影响。你可以试验一下,把这句话去掉和再加回去这句话,这个结尾发生了什么变化?总之,你在作文结尾时,也始终应当把情感表达出来。
仿写练习
请尝试做两种仿写。
仿写一:用自己的话仿写挑山工第三部分
仿写二:带着笔记本和录音笔采访街头的劳动者,写一个段落把对话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