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uxun/luxun_teng_1.png

段落深度仿写:鲁迅忆藤野(1)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课。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叫作藤野……。”

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马虎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282字,作者:鲁迅,选自《藤野先生》,为便于仿写有改动)

句子结构

    1.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课。
    2. 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
    3.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4.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叫作藤野……。”
    1. 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
    2.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
    3. 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
    4.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马虎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
    5. 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6. 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图解结构

在讨论肖复兴用夸张漫画的方式写老师的《一幅画像》时,我们指出,写老师应当少写外貌,多写事件、教导和心得。在鲁迅回忆日本仙台遇到的藤野老师时,他对老师形象的描写就是恰到好处:“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没有变成漫画,“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也是有着对老师的尊敬,而略微带来亲切感的先抑后扬也借坏学生的口去说,而他自己只是轻飘飘地呼应一下:“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

仿写说明

  1. 人物出场:动作 + 外貌 + 对白

仿写人物登场可套用三连结构,你从学生的视角看到:先写“进门动作”(如“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再写“外貌特征”(如“戴眼镜”),最后以一句简短自我介绍收尾,“我叫……”

  1. 借坏学生之口先抑后扬

不适合直接说的话,让后排的坏学生之口说出来,形成一种“先抑后扬”的情感推进。同时,由于是借别人的口,这些话可以略带夸张,有着某种传奇色彩。比如你可以仿写:开学后,我们几个新生去办公室领英语书,门口排队,一个男生跟我们挤眉弄眼:“你们落他手里啊,他会‘读心术’,他总能从人群里一眼挑出没背书的。”

  1. 对老师恰到好处的描写

“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没有变成漫画,“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写出老师的庄重。恰到好处就是,你心里敬重这位老师,在老师面前你不会、也不敢开出过分的玩笑。

  1. 略带距离感的敬意表达

鲁迅写藤野先生时,并不热情洋溢、情绪外露,而是以一种“微微退后半步”的视角在写,距离感就是敬意。你可以考虑一下,你写凑近老师,向与父母那样的距离,是不是立刻觉得不太对头;你还可以考虑一下,你以正常的声音回答老师的提问,突然你变成大喊着回答,是不是也一下子不够敬重了?

  1. 把我融入观察中

文中始终要有我,坏学生们讲完八卦,作文必须用“我”来收尾:“我就亲见……”

练习

尝试两种仿写:

仿写一:用自己的话仿写鲁迅写与藤野先生初次见面

仿写二:写你与一个自己喜欢的艺术或体育课外班老师的初次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