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hewei/hewei_city-8.png

段落深度仿写:何伟写江城(8)

于是,我不断地学习着。我感到沮丧,但也很倔强,我下定决心要让廖老师看一看,我也有“对”的时候。实际上,我把全部业余时间都用来学习汉语了,桌子上的卡片越堆越高。到11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为止,我已经认识了三百个汉字。至于目的是什么,说不太清——我隐隐约约确定了一个目标,就是要读得懂报纸,这要求掌握两到三千个汉字。但主要的是,我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而且要快。

早上,我会跑步登上插旗山的山顶,费劲地爬过那些台阶,俯视长江,内心豪情万丈。我对自己付出的努力很满意——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但不复杂;爬到最后,我还能俯视这座城市,发现自己究竟爬了多高。这跟学习汉语有所不同,后者没有明确的终点,给我的沮丧多于满足。

(302字,作者:何伟(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选自《江城》,为便于仿写有改动)

拆解成句

    1. 于是,我不断地学习着。
    2. 我感到沮丧,但也很倔强,我下定决心要让廖老师看一看,我也有“对”的时候。
    3. 实际上,我把全部业余时间都用来学习汉语了,桌子上的卡片越堆越高。
    4. 到11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为止,我已经认识了三百个汉字。
    5. 至于目的是什么,说不太清——我隐隐约约确定了一个目标,就是要读得懂报纸,这要求掌握两到三千个汉字。
    6. 但主要的是,我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而且要快。
    1. 早上,我会跑步登上插旗山的山顶,费劲地爬过那些台阶,俯视长江,内心豪情万丈。
    2. 我对自己付出的努力很满意——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但不复杂;爬到最后,我还能俯视这座城市,发现自己究竟爬了多高。
    3. 这跟学习汉语有所不同,后者没有明确的终点,给我的沮丧多于满足。

图解结构

仿写指导

作家何伟写中国经历《江城》是非虚构写作的经典书籍。这一段落,他用对比学习汉语与跑步登山,来表达对汉语学习的感受。

  1. 如何写学习

“我感到沮丧,但也很倔强”揭示了“我”面对语言障碍时的情绪波动和不服输的内在动力。“全部业余时间都用来学习汉语”“卡片越堆越高”描写了“我”的学习强度和具体方式。

  1. 学习的目标

“我隐隐约约确定了一个目标,就是要读得懂报纸,这要求掌握两到三千个汉字。”

  1. 用跑步登山对比汉语学习

“我会跑步登上插旗山……俯视长江”,在跑步上,我“内心豪情万丈”,“我还能俯视这座城市,发现自己究竟爬了多高。”但在汉语学习上,我不知道顶点在何处,也不知道自己在何处。结尾用“沮丧多于满足”总结了自己的情绪。

仿写练习

请尝试做两种仿写。

仿写一:用自己的话仿写何伟学汉语

仿写二:写自己的一个学习经历体验,也用一个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来对比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