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落深度仿写:早春图作品描写(3)
他运用了中国山水画中常用的技巧——移动视角,以使山峦看起来更加高大、更有气势。这种效果是通过从不同视角描绘同一场景来实现的。如果你观察《早春图》的下面三分之一,就会发现自己处于鸟瞰的视角;中间部分则与我们的视线平齐,是平视;上方的三分之一则是仰视的角度。
(郭熙,《早春图》,1072年,现收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284字,作者:威尔·贡培兹,《郭熙:凝视和谐》(《改变艺术的31种凝视》))
拆解成句
-
- 他运用了中国山水画中常用的技巧——移动视角,以使山峦看起来更加高大、更有气势。
- 这种效果是通过从不同视角描绘同一场景来实现的。
- 如果你观察《早春图》的下面三分之一,就会发现自己处于鸟瞰的视角;中间部分则与我们的视线平齐,是平视;上方的三分之一则是仰视的角度。
图解结构
仿写指导
写一幅画的观察,是学习观察的捷径:你可以从各种角度反复、持续观察,而现实世界总是转瞬即逝;画面背后蕴含大量的文化信息,对同样的画面大小而言现实世界酝酿的信息量少得多;写完之后,名画通常有多位专家的观察记录可供对照学习,而现实世界很难有同样文章供对照。在语文课本三年级下册,就有了类似的课文《一幅名扬海外的画》,它介绍的是《清明上河图》。在这组仿写练习中,我们跟随《向艺术家一样思考》作者威尔·贡培兹观察塞尚、莫奈、霍克尼、郭熙(早春图)、尼尔等。
- 讲解专业知识
在这个段落中,作者看到了画面背后的信息,他讲解了中国山水画的一个专业技巧“移动视角”,并用这幅图为例对鸟瞰(俯视)、平视、仰视的视角作了介绍。
- 引导读者主动观察
“如果你观察《早春图》的下面三分之一”,鼓励读者参与进来,亲自去验证观察结果。
- 空间分层式的分析方法
将画面分为三段,分别对应不同视角(鸟瞰、平视、仰视),使抽象的移动视角变得直观了。如果我们去查询资料会看到,这也通常称为“三远法”,三远法以不同视点突破单一透视限制:高远为仰视构图,呈现山势巍峨;深远采用俯视法,强化纵深层次;平远为平视法,展现开阔意境。
仿写练习
请尝试做两种仿写。
仿写一:用自己的话仿写对《早春图》中移动视角的介绍
仿写二:查阅相关资料,并自己观察《早春图》的作品图片,重新写作一段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