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落深度仿写:莫奈作品描写(3)
《威斯敏斯特下的泰晤士河》(1871)对于今天的观众来说可能是一处惯常的、几乎老套的伦敦景致,但在莫奈创作这幅风景画时,那里可不是一般的现代。幽灵般的蓝灰色议会大厦出现在背景中,像遥远的哥特式城堡从泰晤士河上升起,它刚刚建成,这在当时并不是一道为人们所熟悉的风景。出现在画面远处的威斯敏斯特大桥也是新事物,它从画面的中央穿过,像一条灰褐色的饰带。现代化的蒸汽拖轮在水面上繁忙穿梭。假如莫奈早十年造访伦敦,他在1871年描绘的大部分场景根本就不存在。
他的绘画技法也同样现代。精确的细节被视觉上的统一性所替代:莫奈的目的是创作一幅和谐的艺术品,形式、光线和氛围都融为一体。弥漫的光像块纱帘一样蒙在画面上,消除了视觉的清晰性。前景中的码头和工人被着以暗褐色、用粗略的几笔描画出。他们投在下方河面上的阴影用逗号般的颜料点戳而成,像一条条短横的虚线,反射着紫、蓝、白色的光芒。议会和威斯敏斯特大桥在背景上仅显出轮廓,以凸显构图深度,并作为标示雾气浓度的视觉信号。
这是一张粗略到几乎没有焦点的绘画,也正是莫奈的重大成功,这幅画是印象派的典范。无论建筑物、河水及天空怎样化为一片模糊的景物,缺乏精巧的清晰度倒为画面注入了生机,激起观众的丰富想象,就像一部电影,把观众带进了画中的故事里。
(莫奈,《威斯敏斯特下的泰晤士河》,1871年)
(540字,作者:威尔·贡培兹,《印象派:现代生活的画家》(《现代艺术150年》)
拆解成句
-
- 《威斯敏斯特下的泰晤士河》(1871)对于今天的观众来说可能是一处惯常的、几乎老套的伦敦景致,但在莫奈创作这幅风景画时,那里可不是一般的现代。
- 幽灵般的蓝灰色议会大厦出现在背景中,像遥远的哥特式城堡从泰晤士河上升起,它刚刚建成,这在当时并不是一道为人们所熟悉的风景。
- 出现在画面远处的威斯敏斯特大桥也是新事物,它从画面的中央穿过,像一条灰褐色的饰带。现代化的蒸汽拖轮在水面上繁忙穿梭。
- 假如莫奈早十年造访伦敦,他在1871年描绘的大部分场景根本就不存在。
-
- 他的绘画技法也同样现代。
- 精确的细节被视觉上的统一性所替代:莫奈的目的是创作一幅和谐的艺术品,形式、光线和氛围都融为一体。
- 弥漫的光像块纱帘一样蒙在画面上,消除了视觉的清晰性。
- 前景中的码头和工人被着以暗褐色、用粗略的几笔描画出。
- 他们投在下方河面上的阴影用逗号般的颜料点戳而成,像一条条短横的虚线,反射着紫、蓝、白色的光芒。
- 议会和威斯敏斯特大桥在背景上仅显出轮廓,以凸显构图深度,并作为标示雾气浓度的视觉信号。
-
- 这是一张粗略到几乎没有焦点的绘画,也正是莫奈的重大成功,这幅画是印象派的典范。
- 无论建筑物、河水及天空怎样化为一片模糊的景物,缺乏精巧的清晰度倒为画面注入了生机,激起观众的丰富想象,就像一部电影,把观众带进了画中的故事里。
图解结构
仿写指导
写一幅画的观察,是学习观察的捷径:你可以从各种角度反复、持续观察,而现实世界总是转瞬即逝;画面背后蕴含大量的文化信息,对同样的画面大小而言现实世界酝酿的信息量少得多;写完之后,名画通常有多位专家的观察记录可供对照学习,而现实世界很难有同样文章供对照。在语文课本三年级下册,就有了类似的课文《一幅名扬海外的画》,它介绍的是《清明上河图》。在这组仿写练习中,我们跟随《向艺术家一样思考》作者威尔·贡培兹观察塞尚、莫奈、霍克尼、郭熙(早春图)、尼尔等。
- 用“时代反差”引出画面背景的特别性
如果你不了解背景知识,你只能看到一幅美丽的印象派画作,而如果有了背景知识,你的眼睛发生了变化。这个段落的开头,正是展现了这一点,它通过今昔对比,看到不一样的画面,然后也引导我们看到这一点。
- 为什么“那里不是一般的现代”?
“幽灵般的蓝灰色议会大厦出现在背景中,它刚刚建成。出现在画面远处的威斯敏斯特大桥也是新事物。现代化的蒸汽拖轮在水面上繁忙穿梭。”
- 关键词“现代”
贡培兹写这个段落时,他的重点是绘画技法的现代。介绍了画面中元素的现代,我们就相对比较容易去理解绘画技法的现代了。
- 用好专业的词汇
如何写绘画技法?用好专业的词汇。“精确的细节被视觉上的统一性所替代。”“形式、光线和氛围都融为一体。”“他们投在下方河面上的阴影用逗号般的颜料点戳而成。”“(议会和威斯敏斯特大桥)在背景上仅显出轮廓,以凸显构图深度”
- 如何做出评价
“缺乏精巧的清晰度倒为画面注入了生机,激起观众的丰富想象,就像一部电影,把观众带进了画中的故事里。”
仿写练习
请尝试做两种仿写。
仿写一:用自己的话仿写观察莫奈《威斯敏斯特下的泰晤士河》
仿写二:请你自己重新观看莫奈《威斯敏斯特下的泰晤士河》画作图片,然后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