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落深度仿写:马世芳鱼丸汤(2)
我和舅舅从外公家出发,牯岭街几乎都还是平房,太阳晒在矮墙上,金灿一片。我眯起眼睛,抬头四顾,舅舅停下脚步,催我跟上。他是个口拙的人,每次讲笑话逗我开心,我都不知道该不该笑。他总会在路上问我:“等一下要不要多吃一碗?”我其实很想说要,却总是矜持摇头。
啊,一口气吃两碗福州鱼丸汤,是我始终没有实现的,豪奢的童年梦想。
我们会先经过几家旧书摊,厦门街到牯岭街六十巷口,依着矮墙一整排郁郁葱葱的大榕树,院落里枝叶掩映的老宅曾经住过哲学家方东美,隔壁便是台大校长官舍。庞巨的树荫遮着那段红砖路,终日阴凉,不见天日。多年后,那风景仍不时出现在我梦里。
过福州街,再走几步路,就是鱼丸店。我总以为是他们发明的“福州鱼丸”,谁叫它就在福州街口呢?
(321字,作者:马世芳,《用一碗鱼丸汤来换》,有删节)
拆解成句
-
- 我和舅舅从外公家出发,牯岭街几乎都还是平房,太阳晒在矮墙上,金灿一片。
- 我眯起眼睛,抬头四顾,舅舅停下脚步,催我跟上。
- 他是个口拙的人,每次讲笑话逗我开心,我都不知道该不该笑。
- 他总会在路上问我:“等一下要不要多吃一碗?”
- 我其实很想说要,却总是矜持摇头。
- 啊,一口气吃两碗福州鱼丸汤,是我始终没有实现的,豪奢的童年梦想。
-
- 我们会先经过几家旧书摊,厦门街到牯岭街六十巷口,依着矮墙一整排郁郁葱葱的大榕树,院落里枝叶掩映的老宅曾经住过哲学家方东美,隔壁便是台大校长官舍。
- 庞巨的树荫遮着那段红砖路,终日阴凉,不见天日。
- 多年后,那风景仍不时出现在我梦里。
- 过福州街,再走几步路,就是鱼丸店。
- 我总以为是他们发明的“福州鱼丸”,谁叫它就在福州街口呢?
图解结构
仿写指导
《一碗鱼丸汤》的特色在于,作者和缓地讲述,把我们带回了当时的场景:舅舅讲故事,一路走过去。像电影一样,两个人走在画面中。
- 移步换景的叙述结构
我们跟着作者一路走过去,在移动中自然地展现不同的场景和感受:先是聊天和经过几家旧书摊,然后经过红砖路后,最终到达福州街路口。我们在仿写时,也可以模仿这样的结构,出门后先写两个人的互动,然后点出有特点的建筑,最后到达目的地。
- 通过细腻心理描写表现情感
对于走过台北牯岭街的人,这篇作文会把你带入,而对多数人来说,这篇作文让我们触动的是舅舅的问话“等一下要不要多吃一碗?”,我的矜持“(我)总是矜持摇头。”我的心理活动:“啊,一口气吃两碗福州鱼丸汤,是我始终没有实现的,豪奢的童年梦想。”
- 借助地名与历史人物增添文化厚度
这篇作文提到了宅子是哲学家的旧宅,另一幢是台大校长官舍,使街景带有历史与文化意蕴。比如,我们走在北京史家胡同小学旁边的胡同,如果注意观察,这里有梅葆玖的故居,同时也会发现,这里有社科院高级研究人员宿舍,卞之琳、钱钟书等在这里住过。我们甚至可以仿卞之琳的名句:你在胡同里看风景,看风景的人透过时光在胡同里看你。
- 以童真视角解读成人世界
“我总以为是他们发明的’福州鱼丸’,谁叫它就在福州街口呢?“这句话体现了孩子天真的逻辑推理。仿写时可以保持这种纯真的观察角度,用简单直接的因果关系,来戏说复杂的现象。
- 观察与描写
在作文中写这样的段落,必不可少的是仔细的观察,然后我们提炼出一两个细节,简单地写出来,从而让它们成为人物活动的背景。在这里,有两句值得关注:“太阳晒在矮墙上,金灿一片。”“树荫遮着那段红砖路,终日阴凉,不见天日。”
仿写练习
请尝试做两种仿写。
仿写一:用自己的话仿写去吃鱼丸的路上
仿写二:写一段作文呢,描述自己的上学放学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