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落深度仿写:汪曾祺咸菜茨菇汤(2)
我小时候对茨菇实在没有好感。这东西有一种苦味。民国二十年,我们家乡闹大水,各种作物减产,只有茨菇却丰收。那一年我吃了很多茨菇,而且是不去茨菇的嘴子的,真难吃。我十九岁离乡,辗转漂流,三四十年没有吃到茨菇,并不想。
前好几年,春节后数日,我到沈从文老师家去拜年,他留我吃饭,师母张兆和炒了一盘茨菇肉片。沈先生吃了两片茨菇,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我承认他这话。吃菜讲究“格”的高低,这种语言正是沈老师的语言。他是对什么事物都讲“格”的,包括对于茨菇、土豆。因为久违,我对茨菇有了感情。
(246字,作者:汪曾祺,《咸菜茨菇汤》)
句子结构
- 我小时候对茨菇实在没有好感。
- 这东西有一种苦味。
- 民国二十年,我们家乡闹大水,各种作物减产,只有茨菇却丰收。
- 那一年我吃了很多茨菇,而且是不去茨菇的嘴子的,真难吃。
- 我十九岁离乡,辗转漂流,三四十年没有吃到茨菇,并不想。
- 前好几年,春节后数日,我到沈从文老师家去拜年,他留我吃饭,师母张兆和炒了一盘茨菇肉片。
- 沈先生吃了两片茨菇,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我承认他这话。
- 吃菜讲究“格”的高低,这种语言正是沈老师的语言。
- 他是对什么事物都讲“格”的,包括对于茨菇、土豆。
- 因为久违,我对茨菇有了感情。
图解结构
仿写说明
- 运用对比手法构建情感变化
先写小时候对茨菇的厌恶,再写多年后重逢时的感情转变,通过鲜明对比来展现时间对情感的改变。仿写时可以选择一个事物,先写初次接触时的负面印象,再写后来重新认识后的正面感受。
- 具体事件支撑抽象感受
用”民国二十年闹大水”这个具体历史事件来解释为什么对茨菇印象不好,让抽象的”没有好感”变得具体可感。仿写时要用真实的事件或场景来支撑你的情感判断,而不是空泛地表达喜恶。
- 时间跨度营造沧桑感
“十九岁离乡,辗转漂流,三四十年没有吃到”,用具体的时间跨度来强调久别重逢的意味。仿写时可以通过明确的时间节点和跨度,让读者感受到岁月流逝的厚重感。
- 借他人之口表达观点
通过沈从文的话”这个好!‘格’比土豆高”来重新评价茨菇,比直接自己评价更有说服力。仿写时可以引用权威人士或重要他人的观点来支撑自己的感受转变,增加可信度。
- 细节描写增强真实感
“不去茨菇的嘴子的,真难吃”这样的细节让回忆更加真实生动。仿写时要加入这种生活化的具体细节,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你的经历。
- 情感升华的自然收尾
“因为久违,我对茨菇有了感情”,用简洁的话点明情感转变的原因,收尾自然而有力。仿写时要在段落结尾处用一句话概括或升华前面的叙述,让整个段落有完整的情感弧线。
练习
尝试两种仿写:
仿写一:用自己的话仿写
仿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