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落深度仿写:汪曾祺咸菜茨菇汤(1)
一到下雪天,我们家就喝咸菜汤,不知是什么道理。是因为雪天买不到青菜?那也不见得。除非大雪三日,卖菜的出不了门,否则他们总还会上市卖菜的。这大概只是一种习惯。一早起来,看见飘雪花了,我这就知道:今天中午是咸菜汤!
咸菜是青菜腌的。入秋,腌菜,这时青菜正肥。把青菜成担的买来,洗净,晾去水汽,下缸。一层菜,一层盐,码实,即成。随吃随取,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腌了四五天的新咸菜很好吃,不咸,细、嫩、脆、甜,难可比拟。
咸菜汤是咸菜切碎了煮成的。到了下雪的天气,咸菜已经腌得很咸了,而且已经发酸。咸菜汤的颜色是暗绿的。没有吃惯的人,是不容易引起食欲的。咸菜汤里有时加了茨菇片,那就是咸菜茨菇汤。或者叫茨菇咸菜汤,都可以。
(311字,作者:汪曾祺,《咸菜茨菇汤》,有节略)
句子结构
- 一到下雪天,我们家就喝咸菜汤,不知是什么道理。
- 是因为雪天买不到青菜?
- 那也不见得。
- 除非大雪三日,卖菜的出不了门,否则他们总还会上市卖菜的。
- 这大概只是一种习惯。
- 一早起来,看见飘雪花了,我这就知道:今天中午是咸菜汤!
- 咸菜是青菜腌的。
- 入秋,腌菜,这时青菜正肥。
- 把青菜成担的买来,洗净,晾去水汽,下缸。
- 一层菜,一层盐,码实,即成。
- 随吃随取,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
- 腌了四五天的新咸菜很好吃,不咸,细、嫩、脆、甜,难可比拟。
- 咸菜汤是咸菜切碎了煮成的。
- 到了下雪的天气,咸菜已经腌得很咸了,而且已经发酸。
- 咸菜汤的颜色是暗绿的。
- 没有吃惯的人,是不容易引起食欲的。
- 咸菜汤里有时加了茨菇片,那就是咸菜茨菇汤。
- 或者叫茨菇咸菜汤,都可以。
图解结构
仿写说明
- 从具体现象入手引出话题
开篇直接点出”一到下雪天,我们家就喝咸菜汤”这个具体的生活现象,然后自然地引发思考。仿写时可以用类似的句式:“一到××天,我们家就×ד,用生活中的具体细节作为文章的切入点。
- 运用自问自答推进叙述
作者连续提出疑问”不知是什么道理""是因为雪天买不到青菜?“然后自己分析回答,这种自问自答的方式让文章显得自然亲切。仿写时可以模仿这种思维过程,让读者跟着你的思路一起思考。
- 用感官体验收束段落
“一早起来,看见飘雪花了,我这就知道:今天中午是咸菜汤!“通过视觉感受(看见雪花)联想到味觉期待(咸菜汤),形成生动的生活画面。仿写时可以用类似的感官联想来结束一个话题。
- 按时间顺序详写制作过程
第二段从”入秋”开始,按照腌菜的时间顺序和制作步骤展开,“买来、洗净、晾去、下缸”等动词连贯有序。仿写时描述某个过程,要注意动作的先后顺序和逻辑关系。
- 用对比突出食物特点
“腌了四五天的新咸菜”与”到了下雪的天气”的咸菜形成对比,一个”不咸,细、嫩、脆、甜”,一个”很咸了,而且已经发酸”。通过时间差异展现同一食物的不同状态,让描写更加立体。
- 采用平实朴素的表达方式
全文用词简单朴实,句式也不复杂,就像在跟熟人聊家常。“都可以”这样的口语化表达增加了亲切感。仿写时要避免过于华丽的辞藻,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最真实的感受。
练习
尝试两种仿写:
仿写一:用自己的话仿写
仿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