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落深度仿写:汪曾祺咸菜茨菇汤(1)
一到下雪天,我们家就喝咸菜汤,不知是什么道理。是因为雪天买不到青菜?那也不见得。除非大雪三日,卖菜的出不了门,否则他们总还会上市卖菜的。这大概只是一种习惯。一早起来,看见飘雪花了,我这就知道:今天中午是咸菜汤!
咸菜是青菜腌的。入秋,腌菜,这时青菜正肥。把青菜成担的买来,洗净,晾去水汽,下缸。一层菜,一层盐,码实,即成。随吃随取,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腌了四五天的新咸菜很好吃,不咸,细、嫩、脆、甜,难可比拟。
咸菜汤是咸菜切碎了煮成的。到了下雪的天气,咸菜已经腌得很咸了,而且已经发酸。咸菜汤的颜色是暗绿的。没有吃惯的人,是不容易引起食欲的。咸菜汤里有时加了茨菇片,那就是咸菜茨菇汤。或者叫茨菇咸菜汤,都可以。
(311字,作者:汪曾祺,《咸菜茨菇汤》,有节略)
拆解成句
-
- 一到下雪天,我们家就喝咸菜汤,不知是什么道理。
- 是因为雪天买不到青菜?
- 那也不见得。
- 除非大雪三日,卖菜的出不了门,否则他们总还会上市卖菜的。
- 这大概只是一种习惯。
- 一早起来,看见飘雪花了,我这就知道:今天中午是咸菜汤!
-
- 咸菜是青菜腌的。
- 入秋,腌菜,这时青菜正肥。
- 把青菜成担的买来,洗净,晾去水汽,下缸。
- 一层菜,一层盐,码实,即成。
- 随吃随取,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
- 腌了四五天的新咸菜很好吃,不咸,细、嫩、脆、甜,难可比拟。
-
- 咸菜汤是咸菜切碎了煮成的。
- 到了下雪的天气,咸菜已经腌得很咸了,而且已经发酸。
- 咸菜汤的颜色是暗绿的。
- 没有吃惯的人,是不容易引起食欲的。
- 咸菜汤里有时加了茨菇片,那就是咸菜茨菇汤。
- 或者叫茨菇咸菜汤,都可以。
图解结构
仿写指导
汪曾祺以写美食散文著称,他总是能以随手写出的文字,通过食物表达感情。《咸菜茨菇汤》是他的经典名篇,这里所仿写的是最开始的几个段落,介绍我们家的习惯,雪天喝咸菜茨菇汤。
- 抓住季节与家常习惯的联结
仿写时,可像原文把“下雪天”和“喝咸菜汤”绑定一样,挑选某个特定季节或天气,与家里的固定饮食习惯对应,写出“××一到××天,我们家就××”的生活场景,通过重复出现的习惯体现岁月的流逝、家庭亲情味。
- 先抛疑问,激发读者好奇
如果去掉第2-5句,作文的节奏可能会加快,但就会失去很多趣味。汪曾祺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引导我们关注他后面要讨论的内容。这种自问自答一下子把我们拉进去了。因此,你也可以尝试着问这么一句:“是因为雪天买不到青菜?”
- 口语化表达:“今天中午是咸菜汤!”
日常的生活怎么写精彩?把自己加进去,作文一下子就生动了。通过视觉感受(看见雪花)联想到味觉期待(咸菜汤),平常的生活画面一下子就生动了。
- 按时间顺序详写制作过程
介绍腌咸菜过程的片段文字非常简练,有着古文的美。现在,除非是文学创作,我们不太会这么简洁,但整个制作过程我们是可以学习的:按照腌菜的时间顺序和制作步骤展开,“买来、洗净、晾去、下缸”等动词连贯有序,让读者在步骤里感受生活。
- 用色彩与心理落差制造反差
通过时间差异展现同一食物的不同状态,让描写更加立体。“暗绿”且“不容易引起食欲”的外观与家人偏爱的味道形成反差。
- 茨菇出场
“咸菜汤里有时加了茨菇片,那就是咸菜茨菇汤。”写了三段之后,主角茨菇才出场。我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没有“腌咸菜”,这篇作文还好看吗?答案是:不好看,因为文章写的是家乡情,如果仅有茨菇、没有咸菜,家乡情就没有了落点。
仿写练习
请尝试做两种仿写。
仿写一:用自己的话仿写咸菜茨菇汤
仿写二:写一个你的父母或爷爷奶奶的喜欢做的特色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