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贯,才是好段落
文思写作技巧 006
“狗狗出售:从不挑食,喜欢儿童”。
看到这个广告词,你多半会笑出声来,喜欢吃儿童的狗狗好可怕。如果你就是希望讲俏皮话,这么说很好玩,你利用了大脑的一个特性:大脑喜欢连贯性,如果你讲得没有连贯性,它会自己“脑补”,制造出滑稽的效果。
但如果你想要写出好文章,你就得顺着大脑的工作机制来,注重句子里面意思的连贯性。认知心理学家在斯蒂芬·平克在认知写作学著作中《风格感觉:21世纪写作指南》称注重句子的连贯叫“连贯之弧”(arcs of coherence)。他也是一位知名的认知写作学者,即倡导应该从大脑认知的角度来训练写作。

不要写不连贯的句子
在《风格感觉》中,平克让我们看这样一个段落:
美国北方和加拿大是苍鹭生活繁育之地。在此地过冬有其优势。大蓝鹭主要生活在美国北部。对苍鹭而言,能够规避迁徙的风险是此地的优势之一。当寒冷天气来临时,苍鹭会飞向南方。越早抵达繁育地点的苍鹭越占优势。科德角的冬季相对温和得多。
每个人看到这样的段落都会觉得费解,每句都很清晰,但它们之间的不连贯让我们的脑子里面出现一个又一个得不到解答的问号。当然,这是平克故意把一篇文章打乱,营造一个每一句和上一句都不连贯的极端情况。
但我们每个人在写作文时,的确都会时常出现不连贯的情况。只有放了一晚上,第二天再次重读时,我们才会发现,这上一句为什么接着下一句?
让我们来看看写苍鹭在科德角过冬的段落原来的样子:
大蓝鹭生活在美国北部和加拿大的绝大部分区域。寒冷天气来临时,那些苍鹭会向南迁徙。冬天不太冷的时候,一些苍鹭会来到科德角。这些苍鹭中多数是缺乏经验的幼鸟或是掉队之后寻找南飞方向的雄鸟。在这里过冬有其优势。苍鹭可以避免迁徙中的危险,还可以最早到达产卵地。
这个段落是非常清晰、易懂:上一句自然地引出下一句,连贯地为我们讲解,为什么有些苍鹭在科德角过冬。
已知信息在新信息之前,可以加强连贯性
特别地,这个段落中,你也会发现平克等认知写作学者们倡导的一个写作原则:
已知事实总是出现在新信息之前。
当我们要让自己段落里面的句子变得连贯时,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从已经知道的事实开始,逐渐地添加新的事实,前面的事实又成为后面句子的已知事实。这样的段落,大脑会很喜欢。
已知信息在新信息之前,形象地说,就是在作文中,你用文字你将你看到的,展现给读者。当我们描写一个场景、一个风景时,我们也是这样:我们写下自己第一眼看到的,我们走近了,看到更具体的信息,然后我们接着往前走,看到新的信息。
连贯,就是前因后果
让我们来看看另外一个例子,有个人在演讲中这么说:
黑猩猩要比人类强壮得多。人类学会如何使用工具,从而增强其自然力量。当然,黑猩猩也会使用工具。
讲实话,我们不知道他究竟在讲什么:第一句在讲黑猩猩比人更强壮,第二句似乎说,人比黑猩猩厉害,因为人可以使用工具。但第三句又说,黑猩猩也会使用工具。他究竟想表达什么?
由于缺乏前因后果,他说了三个事实,却无法让我们听懂他想讲什么。
因此,如果在作文中我们想要精确地表达,就不能把这个“脑补”的空间留给读者。我们来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前因后果:
版本一:强调工具对人的作用
尽管黑猩猩比人类强壮得多,但人类更擅长使用工具,工具对人类自然力量的增强远远超过了对黑猩猩自然力量的增强。
版本二:强调黑猩猩也会使用工具
黑猩猩比人类强壮得多。现在我们已经发现它们也会使用工具,它们能使用工具来学习如何增强它们的自然力量。
练习:如何写出连贯的段落
最简单的写出连贯段落的方式是:你的段落读出声,读出来时,其中微妙的不连贯会一下子凸显出来。
除此之外,在作文训练时,还有一个办法是,把段落变成一个个句子,尝试着重新组合它们是顺序,直到它们是连贯的。我们仍以前面的这个段落为例,我们把它拆成一个个句子,然后尝试着重新排列。
❶美国北方和加拿大是苍鹭生活繁育之地。
❷在此地过冬有其优势。
❸大蓝鹭主要生活在美国北部。
❹对苍鹭而言,能够规避迁徙的风险是此地的优势之一。
❺当寒冷天气来临时,苍鹭会飞向南方。
❻越早抵达繁育地点的苍鹭越占优势。
❼科德角的冬季相对温和得多。
接着,即便你不修改表达,而仅仅是重新排列顺序,你也会发现,它变得易懂了,即大脑不用那么费力脑补了。
❶美国北方和加拿大是苍鹭生活繁育之地。❸大蓝鹭主要生活在美国北部。
❺当寒冷天气来临时,苍鹭会飞向南方。
❼科德角的冬季相对温和得多。(需补:有些不能去南方的苍鹭会在科德角过冬。)
❹对苍鹭而言,能够规避迁徙的风险是此地的优势之一。
❷在此地过冬有其优势。❻(因为)越早抵达繁育地点的苍鹭越占优势。
每隔一段时间,你都可以拿自己的作文进行一下练习。找到一篇作文,不管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可以,然后你找一个较长的段落,将它拆成句子。你尝试着重新排列这些句子,看看有没有可能讲得更好。检验的标准是,它有没有让别人的大脑更容易理解了呢?
要让段落连贯,你还可以用上“货运火车式”句式的技巧,也就是,让连续的几个句子的主语始终是同一个。特别是在讲故事的时候,在一个段落中,你让主语始终是主人公,你的讲述自然就连贯了。你可以参考这篇文章学习如何写“货运火车式”句式。
资料来源:段落示例来自斯蒂芬·平克《风格感觉》的第5章“连贯之弧”(P178,P190)。“黑猩猩”示例则来自克里斯·安德森《演讲的力量》。
平克, S. (2018). 风格感觉: 21世纪写作指南 (王烁 & 王佩, 译; 阳志平, 审校). 机械工业出版社.
安德森, C. (2016). 演讲的力量: 如何让公众表达变成影响力 (蒋贤萍, 译). 中信出版社.
附:
段落里面句子的连贯,也经常是阅读理解考察的知识点。比如,以下是一个排序题,主题是关于在2025年夏天火热的“苏超”:
①一项非职业的体育赛事,不仅掀起全民参与热潮,刷新人们对地方足球赛的印象,还带动了地方文旅消费,彰显了“体育+”的魅力。
②“苏超”何以爆火?火在真实。依托于江苏足球青训、体教融合的良好基础,这一业余赛事踢出了职业级的专业水准。
③“苏超”爆火,更火在相互激励。“散装江苏”的调侃背后,是不同城市之间的“你追我赶”良性竞争。
④正如江苏“十三太保”形散神不散,以差异化发展成就“苏大强”的经济体量,城市足球的竞争有助于凝聚起打造赛事品牌的强大合力。
⑤初夏时节,被网友称为“苏超”的江苏省首届城市足球联赛火爆出圈。
⑥“苏超”爆火,还火在真诚。“苏超”战队以城市命名,更能激发“为家乡站台”的凝聚力与荣誉感。
A.⑤①②⑥③④
B.⑤①②③④⑥
C.⑤②③④⑥①
D.⑤②⑥④③①
(参考答案是D,其中的线索是:“火在真实”-“还火在真诚”-“更火在相互激励”。同时,①是较好的总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