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落深度仿写:李娟写冬天二
高寒天气终于到来了,每天早晚温度计的水银柱都停在零下三十五度左右(这是这支温度计所能显示的最低刻度)。我很想知道最冷的深夜又会降到多少度,水银柱会不会一直缩进最下端的小圆球里……但在深夜里,就算醒来了也没勇气离开热被窝跑出去看……蜷在被窝里,想到露天睡觉的熊猫狗,很是揪心。
有时上午九点,温度已经升到了零下二十四度,到了十点反而还会降两度。甚至有一天正午时分都是零下三十度。在有太阳的大白天里都这么冷!真是少见。
(208字,作者:李娟,摘自散文集《冬牧场》中的《冷》一文,略有改动)
句子结构
-
- 高寒天气终于到来了,每天早晚温度计的水银柱都停在零下三十五度左右(这是这支温度计所能显示的最低刻度)。
- 我很想知道最冷的深夜又会降到多少度,水银柱会不会一直缩进最下端的小圆球里……
- 但在深夜里,就算醒来了也没勇气离开热被窝跑出去看……
- 蜷在被窝里,想到露天睡觉的熊猫狗,很是揪心。
-
- 有时上午九点,温度已经升到了零下二十四度,到了十点反而还会降两度。
- 甚至有一天正午时分都是零下三十度。
- 在有太阳的大白天里都这么冷!真是少见。
图解结构
仿写说明
中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了写冬天的名篇《济南的冬天》(老舍),众多名家也有写冬天感受的,如冯骥才《冬日絮语》、朱自清《冬天》等。但读多了总觉得,冬天怎么不冷了?比如老舍写道: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因此,我们来感受一下李娟写的零下三十五度的冷。这一段中,“我”出场了。
- 写数字
“温度计的水银柱停在零下三十五度”“甚至有一天正午时分都是零下三十度。”现代人的生活世界中,一切都数值化了,写数字,经常比用形容词能更打动人。极冷,我们感觉一般,零下三十五度,我们一下子觉得冷了。
- 心理描写
“我很想知道最冷的深夜会到多少度……”“但在深夜里,就算醒来了也没勇气……”可仿写:我也曾想到阳台上感受下暴风雨,但一碰到门把手,我就怂了,缩回屋里。
- 关心其他人,引发情感投射
“蜷在被窝里,想到露天睡觉的熊猫狗,很是揪心。”仿写提示:我缩在空调房里写作业,脚有点凉,去就房间找薄毯子盖。听见厨房锅盖掀起的声音,热气腾腾,妈妈在里面,我忽然觉得有点不忍心。
- 对比与反常
“有时上午九点,温度已经升到了零下二十四度,到了十点反而还会降两度。”读者能自然而然想到的,可以略写或省略,让读者自己想;而读者预期不到的,才是我们要表达的。
- 口语化表达
“在有太阳的大白天里都这么冷!真是少见。”
练习
尝试两种仿写:
仿写一:用自己的话仿写李娟的寒冬这一段落
仿写二:写你自己的气温,要数量化的方式来仿写
延伸阅读:《风格练习》
雷蒙·格诺在《风格练习》中“精确”风格:
12点17分,在S路车一辆长10米,宽2.1米,高3.5米,从起点算起已经开了3.6公里长,承载了48位乘客的公共汽车上,一个男性乘客,年龄为27岁3个月8天,身高1米72,重65公斤,戴一顶17厘米高的帽子,帽子上部有一根长为35厘米的带子,他质问另一个男子,另一个男子年龄为48岁4个月3天,身高1米68,体重77公斤,年轻男子的质问由14个词组成,约5秒钟长,指涉的是自己在不情愿状态下产生的数次距离在15到20毫米间的移动。接着他到距离2.10米的地方坐了下来。
118分钟后,他站在离圣拉萨尔火车站10米处,往市郊方向入口,他和一位年龄为28岁,身高1米70,体重71公斤的同伴在散步,散步距离为30米,同伴用15个词劝他在上方钉一颗直径为3厘米的纽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