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gompertz/hockney_drawing_1.png

段落深度仿写:霍克尼作品描写(1)

他的这幅油画由 32 块画布组成,描绘的是他在布里德灵顿的家附近的树林。这是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艺术品。我这样说,是因为去过东约克郡的沃尔德盖特,感受过那从北海吹来的刺骨寒风的人,几乎不会立马认出霍克尼笔下色彩斑斓的林地就是那里。至少一开始不会。那里果真有紫罗兰色的树干和灿烂的阳光?拜托!说是潮湿的棕色树林和瓦灰色的天空还差不多。有人说,人会透过玫瑰色眼镜看世界,而透过霍克尼的“眼镜”里看到的一切都被迸发的明亮色彩所照亮,尽情沉醉于对生命的礼赞。

……先人为主的观念会成为遮蔽我们的有色眼镜,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克服。树木是褐色的,树叶是绿色的,道路是泥泞的——情况就是如此,我们大多数人脑海中自童年起就有的固化形象,会随着日后的一切所见和所做而得到强化。后来某一天,你看到了诸如《春日降临东约克郡的沃尔德盖特》这样的一幅画,它以一种截然不同的视角来展现现实,激发你去重新观看。

(390字,作者:威尔·贡培兹,《大卫・霍克尼:凝视自然》(《改变艺术的31种凝视》)

拆解成句

    1. 他的这幅油画由 32 块画布组成,描绘的是他在布里德灵顿的家附近的树林。
    2. 这是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艺术品。
    3. 我这样说,是因为去过东约克郡的沃尔德盖特,感受过那从北海吹来的刺骨寒风的人,几乎不会立马认出霍克尼笔下色彩斑斓的林地就是那里。
    4. 至少一开始不会。
    5. 那里果真有紫罗兰色的树干和灿烂的阳光?
    6. 拜托!说是潮湿的棕色树林和瓦灰色的天空还差不多。
    7. 有人说,人会透过玫瑰色眼镜看世界,而透过霍克尼的“眼镜”里看到的一切都被迸发的明亮色彩所照亮,尽情沉醉于对生命的礼赞。
    1. ……先人为主的观念会成为遮蔽我们的有色眼镜,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克服。
    2. 树木是褐色的,树叶是绿色的,道路是泥泞的——情况就是如此,我们大多数人脑海中自童年起就有的固化形象,会随着日后的一切所见和所做而得到强化。
    3. 后来某一天,你看到了诸如《春日降临东约克郡的沃尔德盖特》这样的一幅画,它以一种截然不同的视角来展现现实,激发你去重新观看。

图解结构

仿写指导

写一幅画的观察,是学习观察的捷径:你可以从各种角度反复、持续观察,而现实世界总是转瞬即逝;画面背后蕴含大量的文化信息,对同样的画面大小而言现实世界酝酿的信息量少得多;写完之后,名画通常有多位专家的观察记录可供对照学习,而现实世界很难有同样文章供对照。在语文课本三年级下册,就有了类似的课文《一幅名扬海外的画》,它介绍的是《清明上河图》。在这组仿写练习中,我们跟随《向艺术家一样思考》作者威尔·贡培兹观察塞尚、莫奈、霍克尼、郭熙(早春图)、尼尔等。

  1. 从一幅画中看到什么?

从大卫·霍克尼的《春日降临东约克郡的沃尔德盖特》你会看到什么?威尔·贡培兹看到的是,自己看到的和画家看到的完全不一样。他说出来自己看到的不同:“那里果真有紫罗兰色的树干和灿烂的阳光?拜托!说是潮湿的棕色树林和瓦灰色的天空还差不多。”

  1. 为什么会这样?

下一句做了解释:透过霍克尼的“眼镜”里看到的一切都被迸发的明亮色彩所照亮,尽情沉醉于对生命的礼赞。

  1. 为什么我们不能看到霍克尼所看到的?

“先人为主的观念会成为遮蔽我们的有色眼镜,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克服。”然后,作者做了更为通俗的解释。在你写作文时,如果你写了一个不那么容易懂的信息,你有义务通俗地解释。同时,按照比例均衡原则,你写了一个重要信息,为了让它的重要性凸显出来,你要多写几句,这样它显得重要起来。

  1. 以“作品引发重新观看”总结,升华主题

这个段落的最后,点出这幅画“激发你去重新观看”,也指出了艺术作品的作用之一是挑战我们对世界的固有认知,唤醒我们对日常事物的敏感与好奇。

仿写练习

请尝试做两种仿写。

仿写一:用自己的话仿写对霍克尼这幅作品的观察

仿写二:查询更多资料,重新观看霍克尼《威斯敏斯特下的泰晤士河》画作图片,然后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