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落深度仿写:朱自清背影(1)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181字,作者:朱自清,《背影》)
拆解成句
-
-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
-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 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
- 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
- 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 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图解结构
仿写指导
朱自清《背影》是最经典的散文名篇,但除了描写背影的核心段落外,很多人并未想过:其他的段落如果换我来写,我会如何写?在设想自己来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即“为写而读”时,我们立刻发现,他的语言和我们现在平常说的有很大的不同。这就带来了仿写的机会,我们如何用现在生活中的语言重新讲述?或许你可以设想,你是一个外出去夏令营的中学生,很不情愿爸爸送你。
- 简要地交代背景
第一句简要地交代背景,迅速交代了人物所处的具体时空背景:地点(大地点、具体地点),时间(第一天、第二天)。背景就是人物活动的幕布,没有背景,读者就很难理解所发生的事。关于如何交代背景,我们经常看到两种错误:一是交代不清,让人迷糊;二是过于冗长,就跟话剧坐下来先听了五分钟的旁白一样。
- 带着放大镜写转折
要不要送站,是整个故事的发展情节,用来展现父亲的性格(谨慎)与心情(关怀)。这样的情节既然决定要写,我们就要带着放大镜写,而其中的关键技巧就是,用放大镜找出其中的转折。在这个段落中,是父亲先是忙请茶房送,后又犹豫决定自己亲自送。
- 对话不要写完整
如何让对话看起来真实?一个技巧是,写不完整的句子。这是《故事造型师》中教人如何写对白的关键技巧之一,写不完整的句子是因为,真实的对话往往是简短的、不那么正式的。“不要紧,他们去不好!”在仿写作文时,如果你已经在对白中写了完整的句子,尝试着把它删得不完整。
仿写练习
请尝试做两种仿写。
仿写一:用自己的话仿写父亲决定送站
仿写二:写作自己与父亲或母亲的一次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