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落深度仿写:冯骥才写挑山工(2)
有一次,我同几个画友去泰山写生,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我们在山下买登山用的青竹杖,遇到一个挑山工,矮个子,脸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中间露出鲜红的背心。他扁担一头拴着几张木凳子,另一头捆着五六个青皮西瓜。我们很快就超过了他。
到了回马岭那条陡直的山道前,我们累了,舒展身子躺在一块被山风吹得干干净净的大石头上歇歇脚。我们发现那个挑山工就坐在对面的草地上抽烟。随后,我们跟他差不多同时起程,很快就把他甩在后边,直到看不见他了。
等到爬上半山的五松亭,我们看见有个人在那株姿态奇特的古松下整理挑子,那正是他。他把褂子脱掉了,光穿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我很惊异,走过去跟他攀谈起来。这位山民倒不拘束,挺爱说话。他告诉我,他家住在山脚下,他天天挑货上山,干了近二十年了,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
(360字,作者:冯骥才,《挑山工》)
拆解成句
-
- 有一次,我同几个画友去泰山写生,就遇到过这种情况。
- 我们在山下买登山用的青竹杖,遇到一个挑山工,矮个子,脸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中间露出鲜红的背心。
- 他扁担一头拴着几张木凳子,另一头捆着五六个青皮西瓜。
- 我们很快就超过了他。
-
- 到了回马岭那条陡直的山道前,我们累了,舒展身子躺在一块被山风吹得干干净净的大石头上歇歇脚。
- 我们发现那个挑山工就坐在对面的草地上抽烟。
- 随后,我们跟他差不多同时起程,很快就把他甩在后边,直到看不见他了。
-
- 等到爬上半山的五松亭,我们看见有个人在那株姿态奇特的古松下整理挑子,那正是他。
- 他把褂子脱掉了,光穿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
- 我很惊异,走过去跟他攀谈起来。
- 这位山民倒不拘束,挺爱说话。
- 他告诉我,他家住在山脚下,他天天挑货上山,干了近二十年了,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
图解结构
仿写指导
在冯骥才《挑山工》的这个段落中,作者从一般到具体,写了自己遇到的那一个挑山工。当我们写一组人物时,我们也应该这么做,去了解那一个人,写那一个人。
- 用亲历式开头
“有一次,我同几个画友去泰山写生”,这样的亲历式表述让读者立即进入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情境中。
- 运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
写人物外貌时,要少而精。“矮个子,脸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四十来岁”,简洁地勾勒出人物形象。你在仿写时,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外貌特征,用朴实的语言进行描述,避免过多的形容词堆砌。
- 追踪式叙述结构
“山下相遇—回马岭再见—五松亭重逢”,形成追踪式的叙述线索。这篇文章讲的是登山工速度,因而重点放在了我们超过他,发现他超过我们,我们再把他甩在后面,然后惊异地发现他又走到了前面。在仿写时,你也可以选择几个关键节点,用它们来组织材料。
仿写练习
请尝试做两种仿写。
仿写一:用自己的话仿写这一位登山工
仿写二:写自己的话写一位街头的劳动者,要仔细观察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