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跟着经典课文学写作:老舍如何写猫、母鸡

部编版《语文》课本四年级下册有老舍写的《猫》、《母鸡》的课文,并附上了夏丏尊、周而复关于猫的文章作为参考。同一部分还包括了丰子恺的《白鹅》,并附上俄罗斯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作为参考。

语文学习有两种方式:一是“为读而读”,二是“为写而读”。现在,让我们放慢节奏、深入结构,看看老舍是如何谋篇布局,写出《猫》《母鸡》这样的经典的。

参考阅读:跟着经典课文学写作:丰子恺如何写白鹅

laoshe/cat.png

老舍:《猫》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连半朵小梅花也不肯印在稿纸上!

老舍用 600 字写出了猫的“矛盾”性格与可爱。

那么,他具体又是怎么写的呢?

这种古怪的小动物,真让人觉得可爱。

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妈妈的尾巴,一根鸡毛,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和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它们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它们到院子里来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们,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老舍:《母鸡》

老舍的《母鸡》巧妙地用对比来写作,并用“物”来表达情——母爱:“我一向讨厌母鸡。……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他在 700 字的文章中,具体又是如何写的呢?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它还半蹲着,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夏丏尊、周而复如何写猫?

小猫白玉似的毛色上,黄斑错落得非常明显。当它蹲在草地上或蹦跳在凤仙花丛里的时候,望去真是美丽。每当附近四邻或路过的人,见了称赞说“好猫”的时候,妻脸上就现出一种莫可言说的得意,好像是养着一个好儿子,或是好女儿。阿吉、阿满这两个孩子从学校一回来就用带子通它玩,或是捉迷藏似的在庭间追赶它。我也常于初秋的夕阳中坐在檐下对这小动物作种种的遐想。

——夏丏尊《猫》

它一身的白毛像雪似的,中间夹着数块墨色的细毛,黑白相间,白的显得越白,而黑的越发显得黑了。脸一半白,一半黑,两颗小电灯泡似的眼睛在脸中间闪啊闪,见我低下头看它,它也一个劲地盯着我。一条全黑的尾巴躺在地上,悠然自得地摇摆着。嘴张得很大,露出几颗嫩白的小齿,咪咪地叫着,那几根细鱼骨头似的白胡须,傲傲地动着。

——周而复《猫》

其他名家写猫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