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落深度仿写:三毛写盼望(1)
那封信是我从邮差先生那儿用双手接过来的。我们家没有信箱,一向从竹子编的篱笆洞里传递着信件。每当邮件来的日子,就会听见喊:“有信呀!”于是总有人会跑出去接的。
信交给母亲的时候,感觉到纸上写的必是一件不同凡响的大事。母亲看完了信很久很久之后,都望着窗外发呆。她脸上的那种神情十分遥远,好像不是平日那个洗衣、煮饭的妈妈了。在我念小学的时候,小小的平房中住了十几口人。那时大伯父母还有四位堂兄加上我们二房的六个人都住在一起。记忆中的母亲是一个永远只可能在厨房才会找到的女人。小时候,我的母亲相当沉默,不是现在这样子的。她也很少笑。
到了晚上要休息的时候,我听见母亲跟父亲说:“要开同学会,再过十天要出去一个下午。两个大的一起带去,宝宝和毛毛留在家,这次我一定要参加。”父亲没有说什么,母亲又说:“只去四五个钟头,毛毛找不到我会哭的,你带他好不好?”毛毛是我的小弟,那时候他才两岁多。
(390字,作者:三毛,《每个母亲都曾经是15岁少女》,有删节)
拆解成句
-
- 那封信是我从邮差先生那儿用双手接过来的。
- 我们家没有信箱,一向从竹子编的篱笆洞里传递着信件。
- 每当邮件来的日子,就会听见喊:“有信呀!”于是总有人会跑出去接的。
- 信交给母亲的时候,感觉到纸上写的必是一件不同凡响的大事。
- 母亲看完了信很久很久之后,都望着窗外发呆。
-
- 她脸上的那种神情十分遥远,好像不是平日那个洗衣、煮饭的妈妈了。
- 在我念小学的时候,小小的平房中住了十几口人。
- 那时大伯父母还有四位堂兄加上我们二房的六个人都住在一起。
- 记忆中的母亲是一个永远只可能在厨房才会找到的女人。
- 小时候,我的母亲相当沉默,不是现在这样子的。她也很少笑。
-
- 到了晚上要休息的时候,我听见母亲跟父亲说:“要开同学会,再过十天要出去一个下午。两个大的一起带去,宝宝和毛毛留在家,这次我一定要参加。”
- 父亲没有说什么,母亲又说:“只去四五个钟头,毛毛找不到我会哭的,你带他好不好?”毛毛是我的小弟,那时候他才两岁多。
图解结构
仿写指导
三毛的《每个母亲都曾经是15岁少女》,写了妈妈参加参加同学会的故事,这是第一个段落。用五事件模板来进行分析,这里是背景布设和触发事件。
- 触发事件:妈妈收到信
“那封信是我从邮差先生那儿用双手接过来的”,用一个具体的接信动作直接切入故事。
- 背景布设
妈妈的背景是触发事件后补充的:“记忆中的母亲是一个永远只可能在厨房才会找到的女人。”
- 触发事件继续:妈妈说要参加同学会
父母的对话,完整交代了触发事件:妈妈说要参加同学会,带三个孩子中的两个大小孩一起去。
- 补充必要的信息
“毛毛是我的小弟,那时候他才两岁多。“你在仿写时,也应适当加入这样的解释性细节,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背景。
仿写练习
请尝试做两种仿写。
仿写一:用自己的话仿写妈妈收到信
仿写二:用第三人称视角,写三毛妈妈收到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