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落深度仿写:季羡林写槐花(2)
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一位朋友参观北大校园。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我从前曾看到一幅人像,为了夸大眼睛之大,他把眼睛画得扩张到脸庞的外面。这一回我真仿佛看到这一位朋友瞪大了的眼睛扩张到面孔以外来了。
“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
“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
我无言以对,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了作用:我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我在它身上发现了许多新的、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的东西。
(247字,作者:季羡林,《槐花》,有改动)
拆解成句
-
- 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一位朋友参观北大校园。
- 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 我从前曾看到一幅人像,为了夸大眼睛之大,他把眼睛画得扩张到脸庞的外面。
- 这一回我真仿佛看到这一位朋友瞪大了的眼睛扩张到面孔以外来了。
-
- “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
- “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
- 我无言以对,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
- 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了作用:我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
- 我在它身上发现了许多新的、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的东西。
图解结构
仿写指导
如何让自己看到不同呢?最直接的方法是借由他人的眼睛去看。
- 借由他人的眼睛去看到不同
朋友“猛然吸气”“瞪大眼睛”的强烈反应,反衬出自己此前对槐花的忽略。你在仿写时,也可以通过描写他人的惊喜,引发自己的重新认识,如:“我经常路过这片红砖墙,学校还组织进去看过展览。但从远看到红砖墙开始,她就发出感叹“哇!”,到了近前,她已经不管我,拿起手机自拍起来。这时,我看到了红砖墙上爬着的牵牛花。”
- 用夸张描写突出人物反应
“眼睛瞪得又大又圆”后,作者进一步用绘画比喻将夸张推向极致——“眼睛扩张到脸庞的外面”。在动漫人像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种写法,提起人像画,让我们能够容易地“看得到”眼睛扩张到面孔以外是什么样。
- 通过对话推进情节
两句简洁的对话——朋友的赞叹和”我”的质疑,形成鲜明反差。我无言以对,沉默之后,我的思考和转变就开始了:我开始观察槐花,看到许多未曾看到的东西。
- 我想到什么?
“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我在它身上发现了许多新的、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的东西。”这两句话并不是重复,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写,第一次写陌生,第二次写新。当我们想要强调时,我们要用足够长的篇幅写它。这不仅仅是“一株是枣树,另一株还是枣树”的重复强调,而是重要度与篇幅要互相匹配。
仿写练习
请尝试做两种仿写。
仿写一:用自己的话仿写朋友看槐花
仿写二:写一段话,写别人看到新奇事物惊讶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