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gompertz/guoxi_drawing_1.png

段落深度仿写:早春图作品描写(1)

落笔之前,11 世纪的中国画家郭熙定会富有仪式感地备好思绪和作画工具,“凡落笔之日,必明窗净几,焚香左右,精笔妙墨,盼手涤砚,如见大宾,必神闲意定,然后为之”(《林泉高致》)。从绢本上的第一笔开始, 郭熙便让他的山水画随笔触自然生长。郭熙从家乡河南的树木、河流和独特的山脉中汲取灵感,旨在创造出充满细节且富有神韵的山水画,不仅能使观者驻足,还“可游”“可居”。他的山水画《早春图》,是一幅高约 158 厘米、宽约 108 厘米的绢本立轴,这是一幅让人沉醉的山水画。徘徊在清爽的瀑布和云雾缭绕的山峰间,我们偶然发现艺术家隐藏在山水中的信息,才得以理解郭熙如何观看这个世界。

(郭熙,《早春图》,1072年,现收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286字,作者:威尔·贡培兹,《郭熙:凝视和谐》(《改变艺术的31种凝视》))

拆解成句

    1. 落笔之前,11 世纪的中国画家郭熙定会富有仪式感地备好思绪和作画工具。
    2. “凡落笔之日,必明窗净几,焚香左右,精笔妙墨,盼手涤砚,如见大宾,必神闲意定,然后为之”(《林泉高致》)。
    3. 从绢本上的第一笔开始, 郭熙便让他的山水画随笔触自然生长。
    4. 郭熙从家乡河南的树木、河流和独特的山脉中汲取灵感,旨在创造出充满细节且富有神韵的山水画,不仅能使观者驻足,还“可游”“可居”。
    5. 他的山水画《早春图》,是一幅高约 158 厘米、宽约 108 厘米的绢本立轴,这是一幅让人沉醉的山水画。
    6. 徘徊在清爽的瀑布和云雾缭绕的山峰间,我们偶然发现艺术家隐藏在山水中的信息,才得以理解郭熙如何观看这个世界。

图解结构

仿写指导

写一幅画的观察,是学习观察的捷径:你可以从各种角度反复、持续观察,而现实世界总是转瞬即逝;画面背后蕴含大量的文化信息,对同样的画面大小而言现实世界酝酿的信息量少得多;写完之后,名画通常有多位专家的观察记录可供对照学习,而现实世界很难有同样文章供对照。在语文课本三年级下册,就有了类似的课文《一幅名扬海外的画》,它介绍的是《清明上河图》。在这组仿写练习中,我们跟随《向艺术家一样思考》作者威尔·贡培兹观察塞尚、莫奈、霍克尼、郭熙(早春图)、尼尔等。

  1. 仪式感开篇

“落笔之前,郭熙定会富有仪式感地备好思绪和作画工具。”而如何写这种仪式感呢,引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最为简单直接。在这里,作者引用了郭熙、郭思父子在《林泉高致》中所说的:“凡落笔之日,……”

  1. 尝试联想开篇

当然,我们也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开头,比如去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游玩过的都知道有林泉高致,我们可以这样写:穿过夕拾台西侧的一片茂密树林,进入一个小山洼,就是林泉高致。这里树木葱茏,一股山泉借助山势自高向低,顺流而下。站在这儿,我仿佛走入了郭熙《早春图》之中……(仿写参考了任启亮《仰山三境》)。

  1. 如何介绍一幅作品?

贡培兹至少从三个方面做了描述:1)画的魅力,“创造出充满细节且富有神韵的山水画,不仅能使观者驻足,还“可游”“可居”。”2)画的规格,“是一幅高约 158 厘米、宽约 108 厘米的绢本立轴”,3)画的深意,“发现艺术家隐藏在山水中的信息,才得以理解郭熙如何观看这个世界。”

  1. 我们徘徊在

我们在看画,在这里,变成了我们 我们徘徊在清爽的瀑布和云雾缭绕的山峰间。我们在看画,那么看到了什么?我们看到了郭熙观看这个世界的方式。在后续的段落中,贡培兹会继续讨论这一点。

仿写练习

请尝试做两种仿写。

仿写一:用自己的话仿写介绍郭熙《早春图》

仿写二:尝试着查阅《早春图》资料,写一段介绍文字(也可以选择《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等)

延伸阅读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滕明道/文

北宋时候,有位画家叫张择端。他画了一幅著名的画——《清明上河图》,画的是北宋都城汴京热闹的场面。这幅画有八九百年的历史,早已名扬中外,现在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

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撞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就在这个紧急时刻,马笼头被一下子拽住了,这才没让马撞上那乘轿子。旁边两头运货的小毛驴正在下坡,脚下不稳。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惊扰了,连忙回过头来……你看,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