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别写“流汗了”

文思写作技巧 007

初学写作,一个易犯的错误就是写得太概括,而不够具体。福建师范大学教书孙绍振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他认为,具体就是让读者“有感觉”、“形象”。

天气很热。

这句话不会让读者有感觉,让我们改一下:

我满头大汗。

skills/specific.png

这还是不太形象。有同学会说,那我写“额头的汗一颗颗滚落”。这好了一些,但是,你能从这个描写中看出写的是谁吗?不能,因为它依然不够具体。

再看看下面这些写法:

(小男孩)我汗流得从下巴慢慢滴下来,赶紧衬衫拉起来擦擦,也不管衬衫有多脏。

(小女孩)我热得鼻尖上冒细汗,只能小手帕连擦带扇,但汗珠像怎么也赶不走似的。

(运动场上的同学)他的头发已经湿成一缕缕贴在额头上,像刚洗完没擦干。

下一次,你写热或冷、开心或难过的时候,不妨多想一下:能不能让读者感觉到?能不能看出是谁?

要具体,不要概括

正如你看到的,这个写作技巧体现了“要展示,不要讲述”。“我满头大汗”是讲述,“赶紧衬衫拉起来擦擦,也不管衬衫有多脏。”则是直观的展示,让读作文的人能够直接看到。

更具体地说,我们描写时,不要概括,要具体。我们要具体到让人有感觉(感觉到热),并且最好能更进一步,具体到让人能够看到是谁,写出特点。

覃永恒设计了一个概括的层级,让我们把天气热这个放到概括的层级里面来看看(从上到下为从概况到具体,为概括→较具体→非常具体→具有人物或动作特点):

  1. 很热
  2. 满头大汗
  3. 汗流得从下巴慢慢滴下来
  4. 他就用衬衫扯起来擦擦,不管衬衫有多脏

abstract hot

记得选择合理的概况层级

但是,我们在写作中也要选择合理的概括层级。让我们来看一句经典的名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马致远)

如果你试图再更具体一些,就立刻破坏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枯竹藤老柳树昏黑鸦,小木桥细流水农村人家,破古道冷西风老瘦马

新补充的那些应该是让读者自己想象出来的,读者也能想象出来。

同样的,我们也可以把它绘制成一个概括的层级图示。作者将概括的层级选在了第3级。

abstract hot

你可能会觉得,怎么会有人像这里故意举的反例这样写呢?不会的!不,回头看自己写的描写,我们经常写得非常啰嗦。我们来看看《故事造型师》中给出的不那么好的段落和修改。

不那么好的场景描写:

埃蒙把钩棍甩到岸上,弯下腰,用左手抓住森夏恩的外套领子,右手抓住他的皮带,把他抬高。然后埃蒙转过身,抓住这个印第安人的左肩,俯身以他的右肩托住森夏恩的腹部,右臂从他的双腿之间穿去,然后埃蒙站了起来。他在托起他们的圆木上一点点转身,朝着它靠岸的那边移动,然后跳到另一根圆木上,沿着那根木头的长边走,接着踩在与河流方向平行的几根圆木上,一直来到了岸边的浅水区。

修改后的版本,让读者自己去想象:

埃蒙抛出腰间的钩棍,借助外套领子和皮带抓住森夏恩,将他甩在自己的肩上,一路穿过圆木直达岸边。

练习

你可以随时进行“写得更具体”的作文练习:就以常见的生活场景为例,按“从概括到具体”的层级写法练习。每组都建议按“概括→较具体→非常具体→具有人物或动作特点”四级推进:

  1. 天气冷
  2. 饿了
  3. 困了
  4. 紧张
  5. 开心

资料来源:本文中的示例来自覃永恒《概括的力量》及其中转引的孙绍振《文学性演讲录》,以及《故事造型师》。概括的层级图示方法由覃永恒提出。

覃永恒. (2023). 概括的力量. 湖南教育出版社.

孙绍振. (2006). 文学性讲演录.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布朗, R., & 金, D. (2023). 故事造型师 (郭在宁, 译). 湖南文艺出版社.


附:以下为一些参考示例:

示例 1:天气冷

  1. 很冷
  2. 我直打哆嗦
  3. 我的牙齿不停打战,手指缩进袖子里
  4. 我把围巾往脸上扯了又扯,鼻尖还是冻得通红

示例 2:饿了

  1. 很饿
  2. 我肚子咕咕叫
  3. 一路走一路盯着路边的煎饼摊
  4. 我盯着老板翻面,看得眼睛都直了

示例 3:困了

  1. 很困
  2. 我直打哈欠
  3. 我的眼皮一个劲往下掉,课本都看成了重影
  4. 我趁老师转身,趴在课桌上眯了一小会儿

示例 4:紧张

  1. 很紧张
  2. 我手心冒汗
  3. 我的手心又湿又黏,连握笔都滑,脚也在桌子下不停抖
  4. 老师一叫我,我一下子站起来,脑子却像被掏空了一样,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示例 5:开心

  1. 很开心
  2. 我咧开嘴笑了
  3. 我笑得合不拢嘴,一边笑一边跳着跑
  4. 我边转圈边哼着歌,连路过的阿姨都朝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