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hewei/hewei_city-1.png

段落深度仿写:何伟写江城(1)

我是从重庆乘慢船顺江而下来到涪陵的。那是1996年8月底一个温热而清朗的夜晚——长江上空星斗闪烁,漆黑的水面却映不出微弱的点点星光。学校派来的小车载着我们,以码头为起点,蜿蜒行进在窄小的街道上。星光下,这座城市不断向后掠去,显得陌生而又迷离。

我们有两个人,被派到这里教书,都十分年轻:我二十七岁,亚当·梅耶二十二岁。我们抵达时,这里还住着另一个外国人,一个德国人,在当地的一所中学教了一个学期。但我们只见过他一次,等我们安顿下来没多久,他就离开了涪陵。从那以后,我们就成了这座小城中仅有的两个外国人。涪陵约有二十万人口,根据中国的标准,这是一座小城市。

(278字,作者:何伟(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选自《江城》,为便于仿写有改动)

拆解成句

    1. 我是从重庆乘慢船顺江而下来到涪陵的。
    2. 那是1996年8月底一个温热而清朗的夜晚——长江上空星斗闪烁,漆黑的水面却映不出微弱的点点星光。
    3. 学校派来的小车载着我们,以码头为起点,蜿蜒行进在窄小的街道上。
    4. 星光下,这座城市不断向后掠去,显得陌生而又迷离。
    1. 我们有两个人,被派到这里教书,都十分年轻:我二十七岁,亚当·梅耶二十二岁。
    2. 我们抵达时,这里还住着另一个外国人,一个德国人,在当地的一所中学教了一个学期。
    3. 但我们只见过他一次,等我们安顿下来没多久,他就离开了涪陵。
    4. 从那以后,我们就成了这座小城中仅有的两个外国人。
    5. 涪陵约有二十万人口,根据中国的标准,这是一座小城市。

图解结构

仿写指导

作家何伟(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写中国经历《江城》是非虚构的经典书籍。这一段落是他第一次来到江城涪陵,之后他将在这座小城生活与工作。

  1. 自然而然地开头

“我是从重庆乘慢船顺江而下来到涪陵的。那是1996年8月底一个温热而清朗的夜晚——”简单直白地交代背景,然后才运用一些写作技巧:“长江上空星斗闪烁,漆黑的水面却映不出微弱的点点星光。”

  1. 运用对比手法营造氛围

“长江上空星斗闪烁,漆黑的水面却映不出微弱的点点星光”,通过天空与水面的对比,营造出神秘的夜晚氛围。“(汽车)蜿蜒行进在窄小的街道上。 星光下,这座城市不断向后掠去,显得陌生而又迷离。”

  1. 交代主要人物与背景,为后续叙事铺垫

“我们有两个人……被派到这里教书。”“从那以后,我们就成了这座小城中仅有的两个外国人。”

“长江上空星斗闪烁,漆黑的水面却映不出微弱的点点星光”,通过天空与水面的对比,营造出神秘的夜晚氛围。仿写时可以寻找类似的对比元素,如”远山青翠欲滴,近处的土地却显得干涸贫瘠”。

  1. 为不熟悉情况的读者提供参考信息

“涪陵约有二十万人口,根据中国的标准,这是一座小城市”,通过具体数字和标准对比来说明城市规模。二十万人口对于美国读者来说并不一是小城。

仿写练习

请尝试做两种仿写。

仿写一:用自己的话仿写来到涪陵

仿写二:写你初次来到一个城市,旅游或搬家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