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落深度仿写:迟子建写野草(2)
时隔多日,暮春时分,一个午后,我去阳台晒衣服,无意间低头,发现这摞花盆的最上一盆,有银线似的东西在闪光。我凑近一看,原来是一棵细若游丝的草,从干硬的土里飞出来了!它已生长了一段时日了吧,有半根筷子长了。因为是在板结如水泥般的土里顽强钻出来的,缺光少水,它看上去病恹恹的,单细不说,草色也极为黯淡。
我想一棵草再折腾,也开不出花儿来,所以感慨一番,浇了点水,算是善待了它,由它去了。……过了几个月,我竟然发现它已成了气候。盆中的野草不是一棵,而是七八棵了,它们相互搀扶着,努力向上,疏朗有致,绿意荡漾。这盆不屈不挠成长的野草,终于打动了我,我把它搬到卧室的南窗前,当花儿养起来。
(318字,作者:迟子建,《听,野草的呼吸》,有删节)
句子结构
- 时隔多日,暮春时分,一个午后,我去阳台晒衣服,无意间低头,发现这摞花盆的最上一盆,有银线似的东西在闪光。
- 我凑近一看,原来是一棵细若游丝的草,从干硬的土里飞出来了!
- 它已生长了一段时日了吧,有半根筷子长了。
- 因为是在板结如水泥般的土里顽强钻出来的,缺光少水,它看上去病恹恹的,单细不说,草色也极为黯淡。
- 我想一棵草再折腾,也开不出花儿来,所以感慨一番,浇了点水,算是善待了它,由它去了。
- ……
- 过了几个月,我竟然发现它已成了气候。
- 盆中的野草不是一棵,而是七八棵了,它们相互搀扶着,努力向上,疏朗有致,绿意荡漾。
- 这盆不屈不挠成长的野草,终于打动了我,我把它搬到卧室的南窗前,当花儿养起来。
图解结构
仿写说明
- 时间跨度的叙述节奏
仿写时要把握”时隔多日""过了几个月”这种大跨度的时间推进方式,通过时间的跳跃来展现事物的变化过程,避免流水账式的详细记录。
- 意外发现的切入角度
以”无意间低头,发现”这种偶然发现作为叙述起点,制造一种不经意的惊喜感。你可以用”无意中""偶然间""不经意地”等词语来营造这种发现的自然性。
- 细致入微的观察描写
“银线似的东西在闪光""细若游丝""半根筷子长”等具体的比喻和量化描述,让读者能清晰感知事物的状态。仿写时要善用比喻,并给出具体的尺寸或形状描述。
- 对比反差的情感推进
从”病恹恹的""单细""草色极为黯淡”到”相互搀扶着""疏朗有致""绿意荡漾”,通过前后鲜明对比来突出变化的惊人程度,增强情感冲击力。
- 心理活动的真实呈现
“我想一棵草再折腾,也开不出花儿来”这种内心独白式的表达,展现了人物最初的轻视态度。仿写时可以插入类似的心理活动,让读者了解人物的真实想法。
- 情感转变的自然升华
从”感慨一番,浇了点水,由它去了”的漠然,到”终于打动了我""当花儿养起来”的珍视,情感转变水到渠成。仿写时要让这种态度变化显得合理而动人。
练习
尝试两种仿写:
仿写一:用自己的话仿写
仿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