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chizijian/chi_yecao_2.png

段落深度仿写:迟子建写野草(2)

时隔多日,暮春时分,一个午后,我去阳台晒衣服,无意间低头,发现这摞花盆的最上一盆,有银线似的东西在闪光。我凑近一看,原来是一棵细若游丝的草,从干硬的土里飞出来了!它已生长了一段时日了吧,有半根筷子长了。因为是在板结如水泥般的土里顽强钻出来的,缺光少水,它看上去病恹恹的,单细不说,草色也极为黯淡。

我想一棵草再折腾,也开不出花儿来,所以感慨一番,浇了点水,算是善待了它,由它去了。……过了几个月,我竟然发现它已成了气候。盆中的野草不是一棵,而是七八棵了,它们相互搀扶着,努力向上,疏朗有致,绿意荡漾。这盆不屈不挠成长的野草,终于打动了我,我把它搬到卧室的南窗前,当花儿养起来。

(318字,作者:迟子建,《听,野草的呼吸》,有删节)

拆解成句

    1. 时隔多日,暮春时分,一个午后,我去阳台晒衣服,无意间低头,发现这摞花盆的最上一盆,有银线似的东西在闪光。
    2. 我凑近一看,原来是一棵细若游丝的草,从干硬的土里飞出来了!
    3. 它已生长了一段时日了吧,有半根筷子长了。
    4. 因为是在板结如水泥般的土里顽强钻出来的,缺光少水,它看上去病恹恹的,单细不说,草色也极为黯淡。
    1. 我想一棵草再折腾,也开不出花儿来,所以感慨一番,浇了点水,算是善待了它,由它去了。……
    2. 过了几个月,我竟然发现它已成了气候。
    3. 盆中的野草不是一棵,而是七八棵了,它们相互搀扶着,努力向上,疏朗有致,绿意荡漾。
    4. 这盆不屈不挠成长的野草,终于打动了我,我把它搬到卧室的南窗前,当花儿养起来。

图解结构

仿写指导

  1. 如何写新发现

“我去阳台晒衣服,无意间低头”,引出对废弃花盆中草芽的意外发现。写观察时,可以参考这个段落的结构:偶然发现、看到、凑近看、判断。

  1. 我的转变:从浇水到当花养

写“我想一棵草再折腾,也开不出花儿来”,表达对它未来发展的轻视,形成后文“绿意荡漾”的反转效果,最终,我把这盆草搬到卧室的南窗前,当花儿养起来。我的情感从无心到珍惜,行为也从放任到主动照顾。

  1. 像写人一样写野草

“一棵细若游丝的草,从干硬的土里飞出来了!”“盆中的野草不是一棵,而是七八棵了,它们相互搀扶着,努力向上。”这写的已经不是草,而是人,反映的是人的精神,“这不屈不挠成长的野草”。

  1. 像写故事一样写物

我们说,简单的写故事是“起因-经过-结果”,但更好的写故事是:结果之后必然有挫折,然后再突破挫折达到高潮情节。这里写野草正是采用这样的技巧,不是发现野草就结束,而是忽视它(挫折),然后再高潮(发现它成了气候),最后结尾(当花儿养起来)。如果在发现之后就结束,是一个平淡的故事,而有了“挫折-高潮”,就变成一个能够打动人的故事。

仿写练习

请尝试做两种仿写。

仿写一:用自己的话仿写发现野草

仿写二:写自己养植物或动物的经历,要写出其中的挫折与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