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靠“想”就把收音机修好了!
来自:他靠“想”就把收音机修好了!
有一次,我接到了一个电话:“先生,您是理查德·费曼吗?”
“是的。”
“我们是一家旅馆。有一台收音机坏了,需要修理一下。我们想您也许有办法把它修好。”
“可我还只是一个小朋友,”我回答,“我不知道该如何——”
“这个我们知道,可我们还是希望您能来看一下。”
这家旅馆其实是我姑姑经营的,但我当时并不知道这个情况。我后兜揣着一把大螺丝刀就去了那家旅馆——到现在他们还对这件事津津乐道呢。好吧,我那会儿实在是太小了,任何螺丝刀放在我后兜都会显得无比巨大。
我直奔收音机,想把它修好。其实我对此根本一窍不通,但碰巧那天旅馆里还有一个杂务工人,也不知道是他还是我发现控制音量的变阻器上有一个旋钮松了,正是它导致了传动杆失效。他去把什么东西锉了一下,收音机就修好了。
下一台我试图修理的收音机当时已经完全无法使用了。原因很简单,它只是插头没插对。后来我的修理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同时我的修理技术也得到了提高,修得也更细致了。我在纽约给自己买了一块毫安表,然后把它改装成了电压表,通过计算后调整特定长度的极细铜导线,这个“电压表”可以显示不同的量表范围。尽管这块“电压表”不是那么精确,但是用它来检测收音机线路的不同接点是否正常已经足够了。
人们雇用我修收音机的主要原因就是当时正处在经济大萧条时期。那会儿人们没钱修收音机,又正听说有个孩子只收不多的钱就能修。因此那时候,我会爬上屋顶修天线,还做其他各种各样的事。工作任务难度不断提高,我也获得了许多知识和经验。最终,我接到了类似于把直流装置转变为交流装置的工作,消除装置工作时的嗡嗡声很难,而且有的地方我也没弄好。我有点不堪重任,但我当时并不知道。
曾经有一次,我的工作产生了一些影响。我那时在打印店工作,打印店老板的朋友知道我想找一些修理收音机的工作,因此他就让人去打印店接我。那个人显然很穷,因为他的车实在是太破了,感觉马上就要散架了,而且他住的也是便宜地段。路上,我问:“您的收音机出了什么故障?”
他回答:“我刚一开收音机的时候它会发出噪声,但过一会儿噪声就消失了,收音机也能正常工作,我不喜欢开头的那种噪声。”
我心想:“管他呢——自己没钱,就该忍着这点儿噪声。”
这一路上,他都在不停地唠叨,比如:“你知道怎么修收音机吗?你就一个小朋友,你怎么知道如何修收音机呢?”
他这么贬损了我一路,我当时想:“这人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只不过是一点儿噪声。”
到了他家之后,我直接过去打开收音机,想听听那所谓的“噪声”。我的天!难怪这个可怜人受不了!一开机,那收音机就一边咆哮一边乱颤,“轰隆隆轰隆隆”——响声巨大!过了一会儿噪声才停下,收音机也正常了。因此我开始琢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一边来回踱步一边思考,然后我想到出现这种问题的一个原因可能是电子管启动的顺序错了。具体说来就是,放大器热身完毕,电子管也已经准备就绪,但是没有任何信号输入,或者有一些别的信号回输,或者在开始的部分(射频部分)就已经出了问题,因此它在收取信号的时候会产生很大噪声。当射频电路最终启动并且栅极电压也调适好时,一切就正常运行了。
这时候那个人发话了:“你在干什么呢?你来修收音机,可现在只是在走来走去!”
我回答:“我正在想!”然后自言自语:“好吧,先把那些电子管拆出来,然后彻底调换一下它们的顺序。”(那时候很多收音机在不同位置使用的电子管完全一样,不是 212 型的,就是 212-A 型的。)于是我交换了电子管的位置,然后走到收音机前把它打开,收音机安静得就像一只小羊羔一样:内部按部就班地热起来,然后收音机完美运行——整个过程毫无噪声!
如果一个人对你很不信任,然后你却把事情给办妥了,到这个时候,他的态度通常都会来个 180 度大转变,这相当于为他之前的行为做点儿补偿。因此在这次的收音机修理事件后,那个人还给我找了其他一些工作,而且逢人就夸我是个了不起的天才,还说:“他靠‘想’就把收音机给修好了!”一个小男孩停下来想问题,然后就能弄清楚该如何修好收音机——他从来都不知道这种事情是可能的。
那时候的无线电电路简单得多,因为所有元器件都是外露的。你把设备拆开后,就会看见一个个小器件:这是一个电阻器,那是一个电容器,这就是这,那就是那;所有元器件上都有标签。如果蜡从电容器上滴落下来,那就是过热了,你就知道电容器烧坏了。如果你在某一个电阻器上发现了炭,那你也就找到问题的根源了。再或者,如果你通过观察确实无法找出问题,你还可以用电压表测量,看看是否有电压。机器结构很简单,电路也不复杂。栅极上的电压总是维持在 1.5 或 2 伏特左右,而屏极上的直流电压则是 100 或 200 伏特。因此对于我来说,修理收音机并不是很难,只要了解了收音机里边的构造,再留意一下具体是什么东西坏了,然后把坏的部分修好就行了。
但有时,我修理的时间会比较长。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有一个电阻器烧坏了,而它的位置又很隐蔽,我为此花了整整一个下午。那次的“客户”碰巧是我母亲的一个朋友,因此我的修理时间很充裕,没有人在后边催问“你在干什么”。不但如此,他们还关切地问:“你来点牛奶吗?来块蛋糕吗?”最终我修好了它,靠的是坚持不懈的那股劲儿,直到现在我也是这样。但凡我遇到了困难,在解决之前我绝不会放弃。如果我母亲的那位朋友对我说:“没关系的,修不好就算了,太麻烦了。”我肯定会气得发疯,因为我花了这么长时间费了这么大的劲,就是为了攻克这个问题。我都做了这么多排查工作了,到了这一步,我又怎么能放手不干呢?我必须继续干下去,直到我找到那个问题为止。